于是陪同马皇后一同前往坤宁宫,紧急召请太医为她诊治。 诊断结果表明马皇后体虚过度劳累。 多休息,饮食调理即可。 太医建议食疗,列出一些滋补食物让她食用。 太医通常避免使用强烈药物,能不吃药就不开药。 否则若因用药不当出问题,后果更为棘手。 处理完一切后,太医离开了坤宁宫。 朱元璋确认马皇后并无大碍后,亲自安排徐兴祖按太医提供的方子为马皇后准备膳食。 一切安排妥当后,马皇后被反复叮嘱要多加休养,朱元璋虽满心牵挂,却也只能带着些许不安离开坤宁宫。 与朱标一同前往韩成府邸,继续探讨朱允炆与朱棣之间的复杂关系…… 回到太医院的李院判眉宇紧锁,神情焦虑不安。 思绪飘忽,仿若心事深重。 “何事让你如此困扰?莫非是皇后娘娘……” 太医院院使注视着李院判,焦急地追问。 今日轮不到他当班,所以来得较晚。 皇帝紧急派人召御医时,本意就是唤他前往。 只是他不在,才改派李院判代劳。 当他赶至太医院,听到这个消息,并隐约得知是为了皇后娘娘的病情后,立刻坐立难安。 皇后娘娘本就患病,肺痨严重,此刻皇帝急召太医,恐怕她的病情已经恶化。 按照皇帝的性格,即便今日他不当值,若被传唤而未能及时赶到,日后娘娘有何意外,皇帝必定不会轻饶于他。 至于娘娘是否会有差池,根本无需多虑,此情此景已显不妙。 话说前几日见到宫中燃放烟花,他的忧虑已然减轻不少。 因为这定是娘娘病情好转的征兆。 否则,皇宫断不会有心思庆祝。 这是众人心中的共识。 然而才高兴了短短两日,却又遭遇这般突如其来的变故? 太医院院使的心情犹如过山车般起伏不定。 这实在令人难以承受! 他确实不愿看到娘娘有任何闪失。 但这样的局面,似乎早已不可避免,否则李院判也不会如此失态。 就在这一刻,他突然意识到,他们之前的判断可能都错了。 上月中秋夜,宫中燃放烟花,且如此华丽壮观,或许并非因为娘娘病情转好。 而是为了借机为娘娘祈福,让她能好好度过最后一个中秋…… “是皇后娘娘的事。”李院判缓缓点头。 听闻此言,院使眼前一黑,差点瘫倒在地。 完了! 全完了! 自己真的完全完了! 只担心家人们能否平安,不会受到牵连! “你误会了,这事与皇后娘娘有关,但皇后娘娘并无大碍!” 李院判见院使误解,急忙解释。 可他的话一出,反而把院使弄糊涂了。 什么叫皇后娘娘的事,却又说皇后娘娘没事? “到底怎么回事?!” 迷糊的院使抓着李院判问个不停。 “皇后娘娘的肺痨已无大碍,不会有生命危险,过些时日就能康复。 陛下急派人来,是因为皇后娘娘做了些事,把自己累着了。 你也知道,皇后娘娘病了很久,身子很虚,陛下怕她的病加重。 这才匆忙派人查看……” “呼!”院使松了口气。 原来是这样! 真是太好了! 忽然他又察觉不对劲:“既然皇后娘娘没事,你为何还这般失神?” 话未完,他自己明白了:“哦!那娘娘的病是怎么好的?谁治好的?” 皇后娘娘初病时,陛下便召了御医诊治。 从头到尾,太医院的所有御医都被请遍了。 可没人能想出好法子。 皇后娘娘的病像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所有人心里。 可现在,情况突然好转了? 这、这到底怎么回事? 这几日,陛下那边都没再让御医去看皇后娘娘的病。 大家都以为陛下认命了。 谁能想到竟会有这么大的转机? 作为太医,他们当然不信皇后娘娘的病会自行痊愈。 一定是吃了药。 可除了他们,还能是谁治好了皇后娘娘的病? “这正是我的疑惑之处。” 李院判点头附和,脸上依然带着思考的表情。 “然而……院判可是弄错了?” 太医院的主官迟疑地问道。 尽管他知道,以这位李院判的能力,此事绝不可能出错。 可与皇后娘娘自行痊愈相比,李院判误诊的可能性似乎更高。 “绝无此事,我的诊断清晰明了,皇后娘娘的病症已然大为好转!” 李院判断然否定。 若他连这点小事都能搞错,又怎能担此重任? 切勿小觑他的医术修为。 “这便奇了,难道是宫中有高人出手? 但这却说不通啊! 若有高人相助,皇后娘娘的病情怎会忽好忽坏,按理说,皇帝等人应第一时间请那位高人再来诊治才是,为何反派人为此来找我们太医院?”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二人越琢磨越发困惑。 无论怎样思索,都无法理清这其中的头绪。 得知详情后,太医院主官很快也像李院判一般陷入沉思。 片刻后,他脑海中灵光乍现,忽然记起一桩旧事。 “数日前,宫中派人多次询问我们这里收到的一张药方的功效。 你猜,会不会就是这张药方治好了皇后娘娘?” 提到此事,李院判亦顿时忆起。 此事实在令人记忆犹新。 毕竟当时整个太医院都参与了讨论。 “绝不可能,那药方只会害人性命,哪有什么治病的效果,怎么可能有效!” 李院判立即摇头否定了这个猜测。 太医院主官思索一阵后,也将这个荒诞的念头从脑海中驱逐。 的确,他自己也反复查看过那张药方,确实毫无治病之效。 其他太医的意见也是如此,绝无差错。 “你说得对,绝不会是那个法子,那东西只会害人性命! 罢了,不必再想这些事了,只要皇后娘娘安然无恙,便是最大的喜事。 这可是我们的天大福分!” 太医院主官说道。 李院判也随声附和。 分别之后,两人立刻加快速度回忆那天见到的药方,试图将其复刻下来,细细琢磨。 他们希望能从那药方中找到一些灵感。 如果这药方确实有效,能治愈肺痨,那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收获! 谁能抗拒获得治疗绝症秘方的诱惑呢? …… 龙江宝船厂离南京城不算太远。 虽名为船厂,实则形同堡垒。 外观极其坚固,易守难攻。 当初建造这般模样,因朱元璋与陈友谅等人交战之际,龙江宝船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防贼人前来破坏、焚烧战船,朱元璋特意将其加固成堡垒,并派驻重兵严密防守。 闲杂人等不得接近! 然而,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了。 随着陈友谅、陈友定、方国珍等人的相继覆灭,大明稳定下来后,龙江宝船厂和大明水师一样,逐渐衰败。 不再像从前那般备受重视,辉煌不再。 即便如此,龙江宝船厂依然不是普通人能够涉足的地方。 仍有专人值守。 只是,如今站岗的已非昔日精锐,而是由宝船提举司自行组建的巡逻队伍,负责日常安保。 今日情形有所不同。 龙江宝船厂比平日多了许多人。 人数虽多,却并不喧闹,反而比往常更为寂静。 这是因为新增的人中有燕王朱棣,以及他带来的两千士兵。 这些士兵一部分接管了龙江宝船厂的安全事务,另一部分则包围了厂外四周。 同时,厂内其他关键区域也被严密管控。 所有龙江宝船厂员工在第一时间被集中起来,由众多全副武装的将士监管。 至于燕王,此刻正站在船坞旁眺望大海船。 身旁站着一名魁梧的胖子,此人正是宝船提举司提举,名叫李顺。 他在宝船厂内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整座龙江宝船厂里,论地位没人比得上他。谁敢违背他的命令? 此刻,他却像朱棣的晚辈一样侍立一旁,额头直冒冷汗。 李顺出身于战场,早年追随朱元璋,勉强算得上开国功臣。因此,才有了今天的权势。 当年和他一同追随朱元璋征战的人,只要还活着,如今境况都不错。 这样的人生经历,称他为历经沙场的老兵也不为过。这种人通常性格稳重,不易轻狂。 然而现在,这位身形魁梧的李顺站在朱棣身旁,汗如雨下。 朱棣注视着船坞里的两艘四千料巨舰,眼神发亮。这巨舰庞大无比,犹如移动堡垒,令人震撼。 若是派上百十艘这样的战船前往倭国,恐怕无需交战,那些倭寇便会屈膝求饶。 真是绝妙的好船啊! 在朱棣眼里,这两艘巨舰不仅仅象征着强大的军事力量,更是他岳父与妻子生命的保障。 “这两艘船还能否下水?” 朱棣转头问李顺。 “能!绝对可以!我们宝船厂的产品都是精品,只需稍作调整便能扬帆远航!” 李顺激动地回答,情绪高涨。 “做得很好。”朱棣满意地点点头,对他表示赞赏。 接着说:“带我去看看那两千料的海船。” 李顺原本已经满头大汗,现在更是汗流浃背。 “殿下,船只大同小异,既然已经看过四千料的大船,再去瞧两千料的小型船只,难免会觉得索然无味……或许不用看了吧?” “怎么回事?难道两千料的海船出了什么问题?” “没,没,一切正常!”李顺连忙摇头,“只是觉得它们不如四千料的壮观罢了,担心影响殿下的兴致。” 朱棣平静地说:“不让我去看反而会让我扫兴,少啰嗦,快带我去。” “是,是,请随我来。”喜欢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