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女子不得缠足,违者必受重罚! 谁若反对,便让其亲身经历缠足之苦!” 朱元璋话音刚落,朝堂瞬时寂静。 再无人敢在此反驳。 毕竟,将反对者先行缠足之事,既已由朱皇帝亲口说出,自然会付诸行动。 在他看来,这些官员无需从事繁重劳作,就算缠足甚至砍去双脚,只要不死,照样能履职。 甚至他还会因这些人失去双脚,配发官服时少给一双鞋而感到庆幸。 当下,众人纷纷表明知晓,并承诺认真执行。 在老朱面前,这些官员唯唯诺诺。 绝无可能发生死谏之事。 因为敢于这样做的人都已身故,即便如此,朱元璋也不会理会他们的死谏…… 这就是开国帝王的威严。 因为自身便是始祖,行事间不受祖宗家法的束缚。 权势已达顶峰。 宣布完这两件事后,朱元璋便命人散朝。 龙江宝船厂的事情,他打算暂时搁置,此事恐怕有些棘手,不宜如此公开处理…… …… “这样一来,再过个几十年上百年,再也没人拿我妹妹的大脚说事儿了吧?” 朱元璋心中暗喜。 处理完几桩事务后,想起之前派人给韩成送去桌椅和制皂材料的事,心情愈发畅快。 于是当即召人询问此事,欲借此进一步愉悦心境…… ------------ 朱元璋满怀期待地等待着意料之中的事发生。 韩成这厮,这次必定会被他的手段整治得服服帖帖。 自己这般忙碌,而韩成却那样悠闲,睡得还那么香,想想就觉得心里不平衡。 有了先前两次送东西之举,看看韩成这小子此次还能否继续大白天呼呼大睡! 这家伙的生活竟比自己这个皇帝还惬意,这怎么可以! 很快,送椅子的领头者来到朱元璋面前。 此人是最早知晓韩成存在的人之一,也是朱元璋十分信任的手下。 “事情办得如何?送桌椅是否动静不小? 那睡着的家伙醒来后有何反应?是不是气得想破口大骂?” 朱元璋目光炯炯地问。 话语间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欢喜。 只要一想到爱睡懒觉的韩成,会被自己以这种方式合理合法地惊醒,继而气急败坏的模样,朱元璋的心情就格外舒畅。 连朱元璋自己都没察觉,不知从何时起,他竟开始热衷于给韩成制造麻烦了。 “启奏陛下,那个……并没有吵醒他……” 没吵醒? 朱元璋脸上的笑意瞬间凝固。 “为何如此?莫非那小子睡得太死,你们的动静不够大?” 朱元璋认为,定是这个缘故。 那家伙一旦睡着,确实能睡得很沉,稍有空闲就能入睡。 “皇上,不是……” 嗯? 不是? 朱元璋的眉头皱了起来。 “是奴才们前往寿宁宫时,恰巧遇见了公主殿下。公主殿下命我们把桌椅放置在外,不准搬入偏殿……” 此人不敢有丝毫懈怠或隐瞒,连忙将事情原委讲出。 竟然是不允许将东西往里送? 对此结果,朱元璋颇感意外。 不过也好,他还有备用计划,自己的女儿刚好阻止了一次,难道还能连续两次都遇到吗? 朱元璋的心情重新愉悦起来。 “那第二次送豕油时如何?可否将那人唤醒? 总不会又是徒劳无功吧?” “这个……皇上,这次确实没成功……”这太监听言后小心翼翼地答道。 居然又一次未能叫醒韩成? 朱元璋刚刚泛起的欢喜顿时烟消云散。 “这次又出了何等变故?莫非你们到达时他已经清醒? 总不至于又是贵女所阻,又被她拦下了吧?” “……确是遇到了公主殿下,宁国公主吩咐我们,只须将东西留在寿宁宫的院子里即可。 奴才们不敢违逆宁国公主之意,怕惹她不悦……” 朱元璋听罢点头说道:“你能这般思虑甚妥,实在不该因此事惹得吾儿不快!” 此言出口,那太监心中大石落地。 他深知,在这类琐事上,若遇皇后、太子以及宁国公主之主张与皇上旨意相悖,无需多想,只照他们所言而行便是。 不必过多顾及圣意。 倘若一味遵从圣命,最终恐落得两边不讨好——既开罪公主等人,回朝后亦难逃圣怒…… “为何吾儿接连两次都在场?怎这般巧合都撞见你们?” 朱元璋生疑。 特别是从这内侍口中得知,他们第二次前往寿宁宫时,宁国公主正坐在寿宁宫不远处的树荫下看书,更令他疑惑。 这般看来,倒像是自家千金特意守在那里等着韩成似的? 此外,依着韩成干出的那些荒唐事,还有自家女儿对他恨之入骨的程度,若是我派人在背后整治他,她应当拍手称快才是。 可是为何... 这事有些不对劲啊! 这...难道是真的?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可能吧? 不可能! 这些念头在他心中翻腾,令朱元璋顿觉脑袋轰鸣作响。 让他坐立难安。 问过那太监几件具体的事情后,他烦躁地摆摆手打发那人离开。 自己坐下来仔细思量。 反复琢磨一阵后,朱元璋不再焦急不安。 他拍拍脸,笑着自嘲自己想得太多了。 女儿在树下读书,仅此而已,说明她心情舒畅了许多,随着兄长们陆续归来,妹妹的病情也已好转,她有了想要融入生活的感觉。 至于不让人往韩成住的偏殿送东西,只是因为女儿孝顺,怕那小子睡不好,头脑不清醒,耽误为妹妹治病。 这与不让人为干扰韩成休息一样,都担心影响他制作那个什么球仪。 女儿心地善良,当初那小子直接躺在她的床边,她都没让直接杀了他。 如今这小子确实立了大功,女儿这样做自然无可厚非。 合情合理。 至于方才那些胡思乱想,全是那两个太监闲聊,纯属无稽之谈! 女儿的事我最清楚,怎么可能看上韩成这个浪荡子! 嗯,一般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 而老丈人看女婿,往往恰恰相反。老朱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 但他唯一忽略的是,经历现代洗礼的韩成,追求女孩子的心思有多厉害。 虽然韩成在现代社会时在这方面很笨拙,但明朝的观念太过落后了! 他许多在现代会被嘲笑的行为,在如今的明朝却对宁国公主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想明白后,朱元璋心情大好,随即叫来了朱标和朱棣。 “是不是对我们在朝堂上没提市舶司和龙江宝船厂的事感到疑惑?” 朱元璋注视着走进来向他行礼的太子朱标与燕王朱棣,两人皆点了点头,却不知是出于真心的困惑,还是仅仅配合他的情绪。 长叹一声后,朱元璋说道:“我们击败陈友谅等势力后,主要便是在陆地展开战斗。水师的重要性因此大不如前,我也并未太过关注。如今经韩成提醒才意识到,水师绝不能废,其作用不可估量。但这么多年过去,其中恐怕已生大患。巢湖水师的情况众所周知,走私、徇私枉法、横行霸道,大明虽已建国数年,他们却仍如割据一方的军阀……我已处置了廖永忠……” 提及此事,朱元璋神色略显黯然。在他创业的过程中,巢湖水师确实功不可没,特别是在鄱阳湖水战中大败陈友谅,可谓奋不顾身。若非巢湖水师,便不会有今日的朱元璋,大明的建立或许也会延迟。 廖永忠后来更获得了朱元璋“功超群将,智迈雄狮”的高度评价,并将其镌刻成牌匾悬于府中,极为荣耀。然而谁能料到,这样一个战场上悍不畏死之人,竟做出如此多违法乱纪之事,最终被他下令赐死。 听到父亲提到巢湖水师及廖永忠时,身旁的朱标未发一言。他知道,巢湖水师在父亲心中的位置极为复杂。郭子兴去世后,父亲成为红巾军领袖,为发展决定攻打集庆(即今南京)。欲攻集庆必须渡江,而当时父亲的水师几乎空白。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俞廷玉父子、廖永安、廖永忠等人送来书信,提出联合意愿。此时的巢湖水师已颇具规模,是一支强大的水军。这一举动无疑雪中送炭。 朱元璋兴奋得脱口而出:“天佑我也!” 俞通海多次赴和县与朱元璋会面,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 随后,朱元璋亲赴巢湖,与水师首领们展开深入交流。 会谈氛围融洽,成果显着,双方决定共同作战。一夜之间,朱元璋麾下便拥有了大小战舰千余艘。 这意味着巢湖水师自始至端就保持着高度的独立性,不仅贡献了大量资源,其加盟方式也是以联盟为主,并非完全臣服。 这支水师战斗力极强。 为了防止巢湖水师一家独大,朱元璋开始重点培养吴良、吴祯兄弟。 在几次重要战役中,兄弟俩表现出色,不负期望。 他们收编了陈友定、方国珍等人的残部,组建了自己的水师。 这支水师与巢湖水师性质不同,属于朱元璋的直属力量。 俞廷玉、俞通海、廖永安等人相继去世,巢湖水师中能独当一面的人才仅剩廖永忠。 后来,廖永忠被赐死,主要原因并非仅因其行为嚣张跋扈,更因巢湖水师的独特地位。 此外,还有另一件令朱元璋深感不安的事。 廖永忠曾做过的一件事,在朱元璋心中留下了一根刺,挥之不去,让他耿耿于怀。 “巢湖水师受制后收敛许多,但备倭水师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总觉得这备倭变成了通倭。 当初关闭市舶司时,吴良、吴祯兄弟也参与其中,与他人联手算计我们。 我对水师的监管有所松懈,恐怕他们会更加肆无忌惮,暗中生事。喜欢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