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不可能啊!(1 / 1)

“你若告知我们在何处,无论多远,我们都必须将其取回! 带回后若证实如你所说,我们定会好好奖赏于你! 你必居首功!” 朱元璋彻底激动起来。 由于过往的经历,朱元璋登基后,除了处理元朝遗留的问题,希望朱家皇位得以长久传承外,还努力让百姓不再挨饿。 并非要求吃饱,至少要尽量避免有人饿死! 但这件事极其艰难! 每想起此,朱元璋便感到沉重,仿佛无力回天。 避免有人饿死听上去容易,但在如此庞大的大明国土上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牵涉到方方面面。 尽管朱元璋已尽力许多,但仍觉得实现愿望毫无希望! 可如今,从韩成那里得知这些新作物惊人的产量后,朱元璋真正看到了新的曙光! 如果能让百姓不挨饿,这不仅满足了他的心愿,还能带来更大的益处。 这个益处就是,他的大明或许能尽可能地延续国运! 毕竟他自己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深知底层百姓的心思。 只要有口饭吃,只要能活下去,就不会轻易铤而走险! 只要底层百姓不生事,不闹乱子,其他人即便作乱,规模也有限,易于平息…… “怎么说呢,美洲可以说是位于我们的背面……” 韩成思考片刻,组织话语向朱元璋等人讲解他所了解的美洲地理位置。 这一句话出口,立刻让朱元璋、朱标、朱棣父子三人愣住了。 父子三人不约而同低下头看着脚下的土地。 在自己的下方? 难道是在地下? 美洲是……地狱? 父子三人快要被绕糊涂了。 朱棣看着韩成有些磕巴的话语,说道:“韩成,你可别蒙我,虽然我识字不多,但也晓得底下这地方不是活人该待的。” 韩成闻言哭笑不得,“你们想岔了,我说的‘下面’并非是指泥土之下,而是穿过厚实的土地,便能抵达美洲……嗯,不是这样的,去美洲不用挖穿脚下的土,那是办不到的,最下面是岩浆,挖穿人就会被烧死。 我的意思是,我们所居住的大地,其实是个球体。 我们站在这边,那边的美洲也在同一颗球上。 他们也是在地上过日子,并非住在地下……” 韩成觉得自己越说越乱。 在后世不过是常识的道理,在朱元璋等人听来却如此匪夷所思,难以接受。 即便是朱元璋之前听说过韩成提及类似的事情,再次听见时依旧觉得太过颠覆。 “那要是球的话,人在上面肯定站不住,可我们的地面分明是平的。 还有,我们头顶行走,按你说的,那美洲那边的人岂不是要天天倒立着走? 这也太奇怪了! 再说,他们为什么不掉下来? 一直头朝下,脚朝上,难道不会晕吗?” 朱棣的大脑此刻满是疑问。 完全无法理解! 真的无法理解! “不会掉下去,因为有万有引力……嗯……罢了,今日不谈这个,这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的。 等以后我有空了,会专门给你们讲讲这些事。 现在咱们还是继续说土豆和红薯的事吧。” 韩成解释了几句,见朱棣、朱元璋、朱标等人愈发迷惑,最终明智地选择了沉默。 否则的话,他觉得就算说上一天也不一定能解开他们的疑惑。 对于韩成的建议,大家一致表示同意。 尽管朱标和朱棣对韩成的新奇说法颇感兴趣,但他们更期待尽快得知如何得到土豆、红薯这些粮食。 “要想抵达那里,必须乘船,一路远行才能到达。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途中充满未知与危险,必定会有许多人因此丧生……” “这算什么!即便有再多牺牲,只要能把粮食带回,一切都值得!” 朱元璋挺直身躯,语气坚定有力。 在他眼中,韩成提到的这点困难根本不值一提。 “你只需告诉我们怎么去美洲就行!” 韩成点头道:“从大明起航,穿过琼州海峡,再经马六甲海峡……” 韩成话音刚落,又让朱元璋等人一头雾水。 那些地名除却大明境内少数熟悉之处外,其余陌生至极,简直如同听天书一般,让人满心迷茫。 他们从未听说过这些地方,更不知其所在。 这也合情合理,毕竟他们对海外事务本就一无所知,而韩成提及的地名,大多与这个时代的名字截然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父子若能听懂才真是怪事。 看着他们困惑的眼神,韩成也颇为无奈。 这种难以沟通的尴尬实在令人头疼。 在这个时代,要解释清楚某些事情确实不易。 “那个……路线的事先别急,这样讲根本没法理解。 近来我会尽量制作一个精确的地球仪,在上面标明前往的路径和美洲的具体位置,如此便清晰多了。 总之陛下您们只需明白,那美洲极其遥远,是我们从未涉足之地,前往需出海冒险即可。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细节早知道两天晚知道两天差别不大。” 朱元璋正听得入神,一心想着尽快得到土豆、红薯,一听这话顿时不满。 “韩成,你能不能现在就把那东西弄出来? 这样悬而不决,真的会出人命啊。” 听完朱元璋的话,韩成指着自己乌青的眼圈和迷离的双眼:“那东西对记忆力要求极高,清醒程度影响很大。你觉得我目前的状态合适做这事吗?” 朱元璋瞧见韩成的倦容,又扫了一眼他萎靡的状态,重重点头:“合适,的确很合适。” 韩成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皇上,您刚还说不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呢,转头就忘啦?” “爹,韩成说得对,等他精神好些再做这事吧。我们多等几天也没关系。不然就算知道路,没船也是干着急。” 朱标出言规劝。 朱元璋听罢儿子的话,虽有些不甘,却也只好暂且搁置此事,还不忘反复叮嘱韩成:“这事你得记心里,千万莫懈怠。这几日就要着手去做。” 此刻的朱元璋活脱脱像位操心的老母亲,哪里还有昔日果断狠辣、惜字如金的洪武帝影子? …… “海外不仅有优良作物,还有无数财宝,对外贸易利润丰厚。许多大明产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在海外广受欢迎。而一些在大明稀缺的物品,比如香料、宝石、珊瑚、樟脑之类,在海外几乎唾手可得。一趟往返便能赚取十倍收益。到时候,皇上的年关税收入达百万贯甚至更多,都不算难事。” 谈完美洲的话题,韩成又提到海外贸易。 土豆、红薯、玉米等作物让朱元璋对下海充满热情。然而韩成依旧忧虑,担心大明日后可能不再重视海洋。 因为朱元璋当下全力寻找这些重要作物的动力来自解决粮食问题。一旦将来作物推广,国内粮食丰产,这种动力便会消失,很可能再次将注意力集中于本土。 所以韩成认为,最好说服朱元璋恢复市舶司,大力发展海洋贸易,以此获得巨额财富更靠谱。毕竟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永无止境,总有人渴望通过海外贸易获利,从而不断涌入这一领域。 只要这个门路开启,海洋贸易持续下去,大明对海外的影响力就不会消退! 相比起朱元璋当年找红薯、土豆的事,这显然更加长远、稳固,涉及的人也更多。 “真的能赚这么多钱?真的能收到这么多税?你可别骗我! 要是这么赚钱,为何我大明的市舶司却收不到钱?一年才收一万贯税?” 朱元璋依旧满心疑惑。 韩成说道:“打个比方你就明白了,我说的可都是实话。 宋朝的时候,特别是南宋时期,市舶司每年的收入大概在一百五十万到两百万贯之间,差不多占南宋总收入的两成! 元朝的时候,我若没记错的话,市舶司的收入比南宋还高!” “竟有这么多?!” 朱元璋听后被震撼到了。 一年两百万贯啊! 这是什么概念! 占全国岁入两成? 想想都觉得兴奋! 然而兴奋过后,朱元璋很快又恢复了冷静。 他看着韩成说:“你肯定记错了,我之前看过元朝市舶司的记录。 市舶司最好的时候一年能挣七八万贯,差的时候甚至比咱们大明赚得还少,只有几千贯,甚至根本不挣钱!” 元朝的市舶司不赚钱? 这不合常理啊! 怎么会和自己的记忆相差这么大? 不过看老朱的态度,倒不像是在撒谎。 这让韩成一时陷入困惑,难道真的是自己记错了? 不可能啊! 自己分明记得元朝市舶司的收入比南宋还要多。 “这事不用再争论了,叫人把元朝市舶司的记录拿来,好好看看,不就知道真相了吗?” 朱标开口给出了解决办法。 说做就做,朱元璋立刻下令,没多久便有人送来了元朝市舶司的资料。 几人一看,顿时傻眼了。 因为无论是韩成还是朱元璋都没错! ------------ 送到的元朝市舶司资料在韩成所在的偏殿里堆得很高。 非常全面,毫无遗漏。 自古以来,每当王朝更迭,新政权取代旧政权,除了国家金库等重要资产外,还有一样东西格外关键。喜欢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小雌性只想每天吃喝玩乐 日月遗子:混血公主与灾厄之狼 【短篇小说集】黑童话 《身爲王的,我此刻只想谈恋爱》 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禎是神皇 四合院之超级维修工 我的修仙模拟器 我的师父什么都懂亿点点 戏假成真:演癮君子这么像?查他 大明:如此贪的駙马,朕杀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