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自信,他还是有的。 即便他情绪再差,也绝不会迁怒于标儿! “说起来,你刚才不是还提到,咱们家标儿被誉为世间最稳当的储君吗? 既然如此,那更说明,咱们对他必须更好,绝不能给他带来丝毫压力!” 对于韩成提到的其他事情,朱元璋大多认同,但若说将来他会给标儿施加巨大心理负担,他对此完全不信。 韩成望着信心十足的朱元璋,微微摇头说道:“圣上,人心易变,如今您这般想,并不意味着以后也是如此。 的确,您对太子的态度始终未变。 太子的地位也坚如磐石。 不过,您未来给太子殿下带来的压力,同样不容小觑。 回顾历史,在洪武十五年的八月,皇后娘娘离世,那是您人生中一段极其灰暗的日子。 先是痛失皇长孙,接着不到三个月,又失去了至爱的妻子。 皇后娘娘对于您的意义,无需多言,您比我更清楚。 她真的走了,对您的打击究竟有多大,您也心知肚明……” 顺着韩成的话,朱元璋稍作思量,想到妹妹真的已经离去,此生再难相见,顿时悲从中来。 妹妹去了,他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变得如何。 “历史上记载,皇后娘娘病逝后,朝中大臣们个个痛哭流涕,甚至比失去亲娘还要伤心。 并非仅因皇后娘娘母仪天下、备受尊敬,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能约束您这柄锋利宝剑的剑鞘已不存在。 再无人能够阻止您。 往后,只要您的杀机再起,许多人恐怕都将难以幸免。” 听完韩成此言,朱元璋本想辩解说自己杀的都是该死之人。 可当自己被带入韩成描述的情境,想到妹妹去世后的种种可能,他却怎么也说不出这句话了。 尽管他可以肯定,自己未来只会针对该死之人,但具体会牵连多少人,他心中毫无把握。 在治理国家的思想上,你们两人有了不同的见解。 马皇后去世后,无人能抚慰你的心,致使你杀意渐深。 性格也日益偏激。 与太子殿下之间,常有争执。 记得最激烈的一次,你甚至抽出宝剑,向太子掷去……” 听到韩成的话,朱元璋自己都震惊了。 以后的自己竟会如此? 竟用宝剑掷向标儿? 这是自己做得出的事吗? 他下意识地不信。 但转念一想,若妹妹真的离世,自己又遇上不少贪官污吏,想要对他们施加严厉惩罚时,标儿总是劝阻自己,不让这么做…… 朱元璋确实觉得,自己会生气。 以自己这种易怒、情绪失控的性格,做出这种事来并非不可能…… 随着韩成的讲述,原本坚定表示自己将来绝不会做韩成所说之事的朱元璋,不再那么有把握了。 陷入沉默。 这样看来,标儿英年早逝,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己在这事上的责任也不轻? “除了治国理念不同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陛下你废除了丞相。 太子殿下身为储君,早已协助你处理政务。 他的角色,虽不是丞相,但实际上与丞相无异。 大明疆域辽阔,每日发生的事情何其多? 这非常耗人心力。 再加上治国理念的冲突,太子后来既劳累又忧虑,精神压力巨大,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 韩成的一席话让朱元璋更为沉默。 “这……这样说来,咱废除丞相还废错了?” 废除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让相权不再与皇权抗衡,是朱元璋精心筹划许久才完成的大事,完成后他也十分得意。 他认为这是个极为英明的决定。 能让皇权不受约束,相权不能再与皇权争权。 皇帝不会被架空,不会被蒙蔽,权力得以充分发挥。 朱元璋觉得自己的这一举措无比伟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为何今日,竟也成为了导致自己家族嫡长子亡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难道,这是上苍对自己的惩罚? 朱元璋从前从未认为废除丞相有何不妥。 他精力充沛且勤勉至极,视批阅奏折为乐事,只觉皇权得到了极大提升。 可如今,得知朱标之死与废除丞相有关,他不得不重新审视此事。 莫非,还得恢复那才废止两年的丞相制度不成? 朱元璋心下如此思量,表情甚是痛苦。 忽而,他想起韩成曾向他提及明末之事时提到过的内阁。 心中顿时欢喜,急切地望向韩成道:"详细说说这内阁!" 韩成沉吟片刻道:"内阁是后世皇帝因精力有限,无法独自应对繁杂政务,从而设立的机构。 起初,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班子……" "内阁的理念虽好,但后来内阁首辅权力必定膨胀,甚至可能超越六部。 所以必须借助其他势力来制衡,这势必引发激烈争斗并消耗大量资源……" 听完韩成关于内阁运行机制的解说,朱元璋皱眉说道。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显而易见,他对这种机构并不完全认可。 觉得它并非尽善尽美。 短期内尚可,时间久了容易滋生弊端。 "韩成,你来自未来,见识广博,告诉朕,还有没有比内阁更优的体制?" 朱元璋注视着韩成问道。 随着提问增多,他已经毫无顾虑,坦然向韩成请教。 过去或许还会掩饰或绕弯子,如今则是毫无心理负担。 在一旁的朱标听到这话,觉得父亲要求太过苛刻。 在他看来,内阁的设计已然相当精妙。 内廷外廷相互制约,最大程度保障皇室权益,将决策权归于帝王。 此设计堪称绝妙。 要想再寻更胜一筹的机构,谈何容易? ------------ "还真有一种比内阁更能强化皇权、稳定朝纲的方法。" 韩成话音刚落,连朱标都大吃一惊。 且说,他都觉着自家父皇刚才的要求未免太过苛刻。 谁能料到,居然还有比内阁更能让皇权巩固的方法啊! 不仅是朱标,连朱元璋在听了韩成的话后,同样感到震惊。 别看他刚才主动问韩成,实际上他自己也没想过有什么比内阁更好的方法能维护皇权。 内阁体制通过宦官互相牵制,虽有许多问题,但在稳固皇权方面却颇为有效。 至少朱元璋自己思考了许久,短时间内实在想不出比内阁更好的方案。 他问韩成,不过是想要将事情做到极致完美,完善制度的一种执念罢了。 并不是真的期望从韩成那里得到一个超越内阁的新方法。 谁能想到,随便一问,韩成就给他带来了如此巨大的惊喜! “快说说吧!” 朱元璋注视着韩成催促道。 此刻的老朱在韩成面前已完全放下了所有矜持。 一则因为他已经向韩成请教了不少事情; 二则此事关乎着他标儿的生死! 韩成提到,朱标的寿命缩短并非因为某些致命疾病,而是由于父亲废除了丞相与中书省,让他过早参与朝政,过度操劳所致。 如果今后不再让朱标那么忙碌,是不是就能大大减少他英年早逝的风险呢? 性命攸关,朱元璋哪还顾得上矜持! 还有什么比儿子的性命更重要? 看着父子俩热切的眼神,韩成不禁暗暗叹息。 就知道一旦说起朱标的事,就会没完没了。 当下也未多加迟疑,继续回答朱元璋的问题。 他只想尽快结束这场谈话,把这对父子打发走。 然后立刻着手准备,趁着中秋佳节向宁国公主发起追求。 “我所说的这个办法,并不是明朝创建的,而是清朝所采用的,不知陛下和殿下是否愿意听听?” 韩成看向朱元璋与朱标问道。 他提出这个问题,显然是希望朱元璋和朱标能够因为对清朝的反感而回避此事。一旦知道这个方法是由清朝发明的,他们或许就会直接拒绝。 韩成马上意识到这一点,这样他就能更迅速地结束这场对话。 果然,当韩成提到这个方法源于清朝时,朱标立刻皱眉表示反感。他对清朝的行为深恶痛绝,完全不想再听到相关的事情。 朱元璋同样眉头紧锁,对即将听到的内容感到厌恶。 “算了,别听了。” “你跟我说说吧,我倒是要看看那个**,到底搞出了什么名堂,居然比我们大明的内阁制度还好?” 朱标和朱元璋的声音几乎同时响起,但他们做出的选择却截然相反。 “父皇,您……” 朱标惊讶地看着朱元璋,满脸的疑惑。 朱元璋说道:“很奇怪是不是?” 朱标用力点头。 他确实很不解。 朱元璋继续说道:“一开始韩成提到这东西出自**,我也很厌恶,不想听这些让人不舒服的事。 但转念一想,既然韩成都说它比我们后来制定的内阁制度好,为什么不听一下呢? 如果真的有用,我们就拿来使用。 想想看,用**创造的好东西,帮助我们的大明变得更强大。 这样不仅能避免其他**崛起威胁我们大明,还能让国家更强盛。 这不是很有意义吗?” 听完朱元璋的话,朱标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确实如此! 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看,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说到不要脸,自己确实比不上父皇。喜欢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