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循传这年也算是从无到有,一步步推进到了现在,其实事情到这一步已经接近尾声了,各方势力在能掺和进来的时候都掺和进来了,就连船舶需求变高,漳州的船舶厂一下子就遍地开花了。
漳州本就有造船通番的习俗,民间有言,闽人通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从这里出发大概能去到海外四五十几个地方,所以在制定标准上,苏州,明州、漳州各地的造船业也是闹得不可开交。
按道理此事应该是不复杂的,因为他只想要造好船第一批下海的船就是。
问题就出在这个第一批下海的船上。
谁家都想下!!
就在黎循传因为这事头疼时,江芸的信件就是这个时候来的。
“太、祖时期郑和出海,为弘扬国威,自然是宏伟壮丽为先,本朝出海之事究其根本是为稳定百姓,寻找土地之外的出路,唐宋为经济之举,我们为政治之延续,且高皇之期国家百废俱兴,四周敌人尚未消亡殆尽,当时沿海地区倭寇肆意抢掠,为社会安宁高皇帝颁布诏令:“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如此一来,今日之举更不能一步踏错。”
江芸芸写了整整三张纸,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要求他在尽可能推动海贸瞬间进行,拉拢更多的人同意此事,且需要挑选自己信得过的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也不能忽略寻常百姓之利,让此事深入百姓当中,惠及更多的百姓。
黎循传看着其中一张被她特意加粗画上横线的句子,忍不住摇了摇头。
——杀鸡儆猴是最好的办法,我的意思是可以先挑几个跳得高的来震慑众人。
这事公事公办的一句话,但在他的私人信件中,她特意补充了一句,要是有宁王的人,可以先抓他嘛。
黎循传叹气。
小小漳州藩王是不少,一个个以来就跟圈地盘一样,闹得大家是苦不堪言,江西距离漳州也不算远,所以自然也有宁王的影子。
“哎,给你写了什么啊,大封小封的。”谢来的脑袋凑了过来,好奇问道。
黎循传信件一盖:“私人信件,不给你看,你可以自己写信给他。”
谢来抱臂,一本正经说道:“我可是锦衣卫,不写。”
“那你整日跟个小信鸽一样,来来回回都在送什么?”黎循传不解。
“我们锦衣卫自己的事情。”谢来绝不透露,“你也少管。”
黎循传耸肩,把两封信各自分开放好,私人信件垒起来都要放满了。
谢来又忍不住啧啧两声。
“哎,你知道你家小竹马要进内阁了吗?”他突然凑过来,和黎楠枝小声嘟囔着。
黎循传震惊。
“不是当阁老,但是先让他在内阁混资历。”谢来见他不知道,立刻露出得意地笑来,“你看,他都不告诉你,是不是怕你嫉妒啊。”
黎循传见他不是开玩笑,脸色立刻凝重:“那如何使得,他还这个年纪,回头当真把他骂死了,到底是谁提出来的。”
谢来指了指东面。
黎循传盯着他看,随后小声说道:“陛下身体如何?”
谢来没说话。
黎循传担忧:“怪不得,新帝年幼,部堂阁老却都已年迈。”
“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快把这事做好,我们早点回京,你也能升一升。”谢来懒洋洋说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你瞧着也青葱水灵的,今年赶回去还能挤一挤呢。”
黎循传没说话,他敏锐察觉到京城的气氛大概已经很紧张了,其归重返内阁,不是阁老的意思,不是部堂的意思,是内廷的意思,如此不知又要受到多少非议,如今又肩负着海贸最后一步的推进事情,不敢相信这会是多大的压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