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了年, 所有的日子都好似被加快了,而京城再一次被考试紧张的氛围所笼罩,远道而来的考生充斥着整个京城。
正月十五过完,祝枝山和徐经就准备启程走了, 他们走的动静并不大, 甚至没有惊动正在模拟考的江芸芸, 只有黎循传赶来码头送别。
“让他好好考试!”祝枝山依旧乐观, “考个第一来,那我这以后出门可就气派了。”
徐家已经让徐叔去打头阵, 徐经这次只带了几个小厮和护卫一起出门。
“只要努力了就好。”徐经小声说道, “不要给他这么大的压力。”
黎循传笑着点头:“你们以后都要和当地土司打交道,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两人对视一眼,齐齐点头。
他们这一批的二三甲进士中只有二三十个得以留在京城, 除了一甲三人直接进了翰林院做修撰、修编, 其余都在各部做主事, 譬如黎循传这样的。
二甲的人中的大部分人在历事结束后被分派去了各处当知州。
三甲的人除了去做内阁中书、大理寺的评事还有负责各地册封, 传达圣旨的行人, 还有一半的人也都去各地做推官和知县。
说起这事和江芸也有点关系, 当初顾将军在他的想法下提出贵州和广西等地的改土归流政策,想要同化那些蛮夷, 用经济和文化驯服这些蛮夷,若是一味使用武力只会徒增国库消耗,为此朝廷上下吵成一片, 各有不同的意见,吵了一年多, 最后还是徐首辅力排众议, 决定让这一批进士下放到有土司的地方做知州和知县。
这一批人下去的目的不是一定要收复土司, 而且去了解当地的情况,已备后续的发展计划。
扩张,本就是每个朝代帝王都想要做的事情。
京城中刚传出这个苗头后,徐家一开始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的,这才让徐经能留在户部,谁知道徐经自己想不开自请要离开京城,打得众人措手不及。
祝枝山一向是既来之则安之的性格,得知自己去的是混乱的广西梧州也颇为镇定。
“会照顾好自己的。”祝枝山笑说着。
徐经也只是跟着点头。
黎循传看着即将出发的行船,对着两人拱手道别。
三人齐齐行礼,随后各自转身离开。
——看似口中寻常事,终身奇崛辛苦功。
三位自扬州一起出发的年轻人,终于在今日开始各奔东西赴前程了。
小院里重新搭起那个熟悉的小棚子,江芸芸早已习惯这样紧凑的考试氛围,六次模拟考无一次出错,每次卷子写得都很不错。
批改卷子的是李东阳和他的好朋友王华,两人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每日偷偷跑去送卷子的顾幺儿高兴坏了,觉得比自己能考中还开心。
日子很快就来到二月,二月初五的时候,礼部贴出了公告。
弘治丙辰年的会试定在二月二十三日。
二月二十的时候,确定主考官是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谢迁和翰林院侍读学士王鏊。
圣旨一下,两人甚至没空和家人交代就被士兵带着,一同入了贡院,自此贡院大门紧闭,守备森严。
整个京城的紧张气氛在此刻到达巅峰,原本整日出门会客饮诗的读书人开始闭门不出,路上的人也跟着少了许多,肉眼可见地冷清了不少。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才是最紧张的几天。
二月二十三,天还没亮,江芸芸就被黎循传叫了起来。
院子里有一种安静的热闹。
乐山顶着大黑眼圈给人烧水,瞧着神色恍惚。
诚勇严格按照之前指定的食谱准备今日的早膳。
终强则开始点香拜佛,嘴里神经质地碎碎念着。
“我瞧着你比我还紧张。”江芸芸在屋内墨迹了很久,才穿戴整齐出门,摸了摸自己身上新填上的装备,笑说着。
“你不紧张穿个衣服这么久!”黎循传紧张坏了,绕着她直打转,又是摸摸她的发巾,又看了看她的衣服,然后又开始检查她篮子里的东西,“齐了没,都带了吧,笔墨纸砚都是惯用的吗?竹筒里的水是热的吧?卷子放在最下面了吗?”
江芸芸没说话,一边吃着素菜馒头,一边用黑漆漆,圆溜溜的大眼睛不错眼得看着黎循传,像一只好奇的小猫儿。
黎循传被看的不好意思,讪讪坐了下来。
“吃吃。”江芸芸适时地把馒头推过去,笑眯眯说道。
江芸芸的神态实在太过镇定,黎循传也跟着冷静下来。
“寻常都是初九开始考,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十五日,今年开考时间晚了,不过今年天热得晚,现在考也是很好的,免得手脚发冷。”黎循传一个人碎碎念着。
“一大早就听到你唠唠叨叨的。”顾幺儿终于爬起来了,胡乱裹着衣服,眼睛都没睁开,就伸手在桌子上摸索着吃馒头,大声嘟囔着,“考第一,考第一!”
黎循传没好气地拍了拍他的后脑勺:“不要给其归压力。”
顾幺儿睁开一只眼,看了眼江其归,见她还是笑眯眯的,立马又说道:“没事的,就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