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降是不降? 崇祯皇帝闻听此言脸色一喜,虽然掩饰的很好,但嘴角还是压不下去。 张世康与君臣道别,正打算翻身上马,崇祯皇帝忽然又想起一事道: “无忌,若郑芝龙趁势作乱,当如何是好?” 郑家自打被崇祯皇帝一怒之下剥夺爵位后,便一直对朝廷阳奉阴违,连已经交了定金的战船都没有如期交付。 崇祯皇帝甚至还不知道大清皇帝已经派人来挖墙角,否则的话只会更加的忌惮。 “陛下不必担忧,微臣已经有了安排。” 说罢,张世康再不迟疑,翻身上马后,再次冲崇祯老哥拱手,而后带着黄得功、孙维藩等人纵马离去。 半个时辰后,一行人便赶上了行军的队伍。 六万大军行军,场面还是极为壮观的,单单是队伍就长达数里。 与影视剧里不同,行军过程中士兵不着甲,骑兵也是不行,非后世影视剧里骑兵随时都骑在马上。 三千重甲兵更是身着普通军服,夏日炎炎,那玩意儿虽是宝贝,但也就作战时会穿在身上。 这里是关内,安全是无虞的。 实际上即使是在关外,骑兵也是不骑马的,只是为了节省战马的体能,除非是敌人就在周围,否则也不着甲。 这就要求军队有着过硬的侦查手段,实际上历朝历代也都非常重视侦查。 侦查的范围从二十里到五十里不等,有的甚至可侦查出上百里。 一旦发现敌人,军队会立即停下着甲,取全副武装准备待命。 在工业化水平达不到的当下,敌我双方上千年来皆是如此。 倘若有足够的机动力,比如全部轻骑兵,一旦能躲过敌人的哨骑,或者先于哨骑冲到敌军队伍,一般情况下都会对敌军造成巨大的损失。 毕竟一方全副武装,一方甚至都没着甲,只拿着单兵武器。 但这几乎是不大可能的,毕竟军队很少夜里行军,白天视野又好,哨骑也皆是轻骑,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张世康当然是不可能步行的,他单是备用战马就有六匹,且皆是百里挑一的良驹。 譬如胯下的二狗,在这时候就相当于保时捷,而卢象升先后赠予他的那两匹,就相当于布加迪威龙。 张世康用了一刻钟的功夫,才赶到队伍的前列,找到了自己的老婆。 马玲绮一身银甲、腰佩长剑、手握银枪,映着日头格外的英姿飒爽。 见张世康过来,立即悄悄冲他笑了笑,而后马上恢复严肃的表情。 她的父兄告诉他,为将者当有威严,慈不掌兵,她深以为然。 她现在已经是天子亲封的近卫军游击将军了! 虽然她相公并未给她分配任何部下,这让马玲绮十分的苦恼。 “你热不热呀?别刚出京城就给中暑了,快去换衣服去!”张世康皱眉道。 大热的天,就连孙维藩、黄得功,来到队伍里头一件事就是去换掉身上的盔甲。 这傻老婆总归是不大聪明。 不过那身银甲穿在老婆身上确实好看,即使是轻甲,也遮盖不了自己老婆玲珑的身段。 “不成,大帅,军规并无行军途中不得着甲的规定!”马玲绮有板有眼的回道。 张世康闻言两腿夹了一下二狗,行至马玲绮的跟前,伸手就在马玲绮的头上扒拉了几下,将她整理整齐的刘海全给扒拉乱了。 “你是我老婆,全军上下谁不知道?快去换衣服!” 说罢,周围的将士皆哈哈大笑。 在大元帅面前讲军规,也就这傻老婆敢了。 “那……那到了关外,大帅得给我分配士卒。”马玲绮不敢反驳,但仍旧执拗的要求。 “叫一声好相公就答应你。”张世康小声坏笑道。 马玲绮闻言有些羞怯,毕竟周围都是将士,但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马玲绮咬了咬红唇,怯生生的满足了张世康的要求。 “好相公。” “哎~”张世康拉着长音高声道。 “说话算话。” “啊?我刚才说啥了?” “你……看枪!” “谋杀亲夫了!快来护驾!” 从京城到山海关,常规行军速度,至少要六七日,从山海关到锦州前线又要三四日。 行军赶路是十分枯燥的,让马玲绮上战场,除却了却她的心愿外,张世康没有一点私心是不可能的。 以前看影视剧,张世康总羡慕那些可恶的资本家,什么有事秘书干,没事啥秘书之类的段子。 没想到呀没想到,他张世康也会有这一天。 大帐外炮火连天,大帐内也可以。 哎,这可太堕落了,不行不行,绝对不可以这样。 …… 锦州城。 硝烟弥漫,一场攻防战刚刚结束。 北城墙下横七竖八的散落着不少尸首,城墙上也多有受伤的将士在痛苦的呻吟着。 已经半个月了。 好在是守城将士凭借城墙损失并不大,且城中粮草充足,军心士气都还不错。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人,那多尔衮来至阵前,似乎是想对话。”了望手放下单筒望远镜,向关宁锦提督总兵吴三桂汇报道。 制造总局的玻璃工坊已经开始投产,而第一批优质的玻璃,皆被制成了单筒望远镜,并优先分配给了大明三军。 吴三桂沉默的点了点头。 他今年三十出头,正是一个武臣的巅峰时期,一身山文甲显得格外干练。 对于这一场战争,吴三桂是有着自己判断的,几场战争的接连失利,使得大清国国势愈加的不稳固。 毕竟也才刚成立几年,尤其是那些刚刚归附大清的蒙古人,似乎都有了观望的念头。 大清国急需一场大胜利,来稳固自己的政权。 也就是说,这一场战争,那皇太极绝对不会轻易收手。 十有八九是一场持久战。 不论是顶头上司都督府都督卢象升,还是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大元帅张世康,都未下达让他出城迎战的命令,所以吴三桂并不着急。 多尔衮终于行至城下可以对话的地方。 他今年也才刚刚三十岁,已然是大清国战功卓着的睿亲王,此时的他身着棉甲腰佩弯刀,同样的桀骜。 “吴三桂,你的两个舅舅和几个表亲皆在我大清国受到优待。 倘若你愿投诚,大清国陛下必然不会亏待于你,城中将士以及百姓,皆可免于横祸。 本王最后再问你一句,降是不降?” ……喜欢大明第一搅屎棍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第一搅屎棍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