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们再仔细观察张家摊位上帮忙的两个男少年。 张家二郎和三郎都生得眉清目秀,打扮得干干净净,举止大方,谈吐文雅。神仙们不禁赞叹,这两个少年定是学识不浅的书生。 可是,他们一大早不读书,却在摊位忙碌,真是怪事。 一问之下,这两个少年还真是在书院颇受夫子夸赞的好学生。 而且兄弟俩读书特别刻苦,第二年兄弟俩一起过了童生试。邻居们都意识到,张家崛起了。 在当地,张家二郎和三郎可是被食客们夸赞和羡慕的红人。 他们就是百姓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总是用他们的言行做榜样,教育自家孩子。 很多外地来的食客,也都是听了本地人说起张家大媳妇的善良孝顺,张家二郎三郎的勤勉聪慧,想着眼见为实,都来光顾张家早点摊子。 神仙们眼见为实,也不仅夸赞。 这两个少年郎行为端方,不卑不亢,眼神柔和而坚定,语言谦恭有礼。 遇到故意找茬的客人,他们也是语言圆滑得体,不会任一时少年气性,与客人发生争执。 这两个少年郎是被长嫂教育长大的,行为做派有与长嫂相似的地方。 同时,他们又是受夫子们教育的书生,有读书人的雅正端方。 神仙们特意考察了两个少年郎,不禁点头称赞,他们是经受过生活苦难磨炼的年轻书生,意志坚定,未来可期! 神仙们很好奇,这张家大媳妇怎么会这么善良,辛苦赚钱供两个小叔子读书? 普通人家,全家供一个读书人都非常困难。这张家一下供两个读书人,每月开销最少六两银子。一个早点摊子是怎么做到的?张家大媳妇又如何舍得? 三年前,这一门老的小的小,没个男人做顶梁柱的,就靠着小媳妇带着公婆和两个年幼的小叔子,就把早点摊位干的红红火火。 而且,张家修了房子,还供两个小叔子读书,这张家大媳妇是个眼光好远之人。 这时,三位老顾客聊起张家的事儿,一人说:“这张家大媳妇也是个苦命的,父母早亡,哥哥嫂子拿她当丫鬟使用,从小没少吃苦。” 另一个也知情,“这张家大媳妇可是没少被人咒骂。 她嫁给张家,结婚三天就成了‘寡妇’。 街坊邻居,包括他自己的哥哥嫂嫂都说他是扫把星。 只有公公婆婆,小姑子小叔子没有说一句责怪她的话,反而安慰她,只要她不离开张家,一家人齐心协力,总会把日子过起来。 所以张家大媳妇并没有把自己当外人,一进张家门就顶替丈夫,成为了一家人的主心骨。” 第三个人说:“我知道,张家大媳妇凭借小时候在家里练就的厨艺,拿着结婚收的贺礼钱,大着胆子开了早点铺子。 一开始生意并不好。勉强够一家人糊口。他们家从平价粮仓进黄豆,面粉。 平价粮仓的掌柜和伙计们都是大好人,他们都可怜这一家人。对他们给予诸多照顾。 特别是那些游历此地的修真者,在平价粮仓帮忙的时候,给予张家不少帮助。 修真者来自五湖四海,他们见多识广,给张家提了一些有用的意见。 因为一碗简单的豆花口,却兼顾了众多客人的口味。 张家舍得调料,顾客们吃得满意。豆腐花吸引了顾客上门,带动了其它吃食的售卖。渐渐地,张家的生意才越来越红火。” 第一个扔进嘴里一个小笼包,品了品味道。称赞:“这张家生意好,也是这早餐经常根据季节推出新品。 大家都是老食客,虽然都有各自习惯的老口味,也喜经常换换新鲜口味。 这张家大媳妇受修真者们的调拨,学会了不少其它地方的早点小吃。 我尝着这鲜肉莲藕馅儿的小笼包儿,味道真是特别鲜美。” 其他两人也赞不绝口:“我喜欢笋丁腊肉馅的小笼包。” “我特别喜欢吃茴香肉馅儿的,蘸上酱油香油辣椒油的调料汁,那真是鲜美开胃呀! 我一餐最多吃过三屉包子,两碗豆浆,两碟小咸菜。”喜欢带空间穿越,助王爷老公搞建设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带空间穿越,助王爷老公搞建设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