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4章 三大名著
“戏拍得怎么样啊?”
杨芸生看着阎鹤翔这副模样,不由得笑了笑。
“还行,导演还给我加戏了,要不然也不会晚这么几天才回来!”
阎鹤翔听后,后槽牙都快咬碎了。
“还行就行,走吧,咱俩对本子去!”
杨芸生这段时间在剧组,也没有闲着。
一直在创作本子,写了有五六个。
回来之前,他将一个改好的本子发给了阎鹤翔,让他先记一记。
回来之后,就表演这个本子。
两人到了后台,开始排演。
到了五点半,两人吃了刘连喜的带回来的盒饭,阎鹤翔才道:“这个本子,是不是有些野了?”
野,就是创新。
如果单单是创新也还好,是杨芸生这个本子,实在是太创新了,阎鹤翔有些担心观众接受不了。
杨芸生表示道:“传统相声虽然好,可现在观众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快。如果还用传统的那一套来应付他们,他们也会不满。所以相声,也要与时俱进!”
阎鹤翔听后,沉默了片刻。
他抬起头,看着杨芸生。
“这话,我师父也说过!”
他师父,也就是郭老师。
这话,本来也是郭老师说的。
杨芸生前世在德芸社的时候,郭老师就告诉自己的徒弟,相声不能够一味的去守旧,要及时创新。
不然,相声早晚会被其他的艺术形式给取代。
比如,脱口秀,或者漫才!
实际上,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都是合理的。
至于脱口秀和漫才,是不是能够取代像相声这样的传统艺术,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特别是漫才,一种和相声相近的表演形式,它更需要去证明自己。
到了晚上七点,何芸伟和李菁上台,给观众表演了一段九艺闹公堂。
这个相声,一度被认为是何芸伟的“封神之作”!
当初这个作品被创作出来的,老郭对其可谓是赞不绝口,即便是曹芸金这么骄傲的人,也表示了对何芸伟的敬佩。
但是一个作品,表演多次以后,还是会让观众没有新鲜感。
所以一名相声演员,不断的创造作品,是保持自己职业生涯长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不过台下的观众,还是很给面子。
当何芸伟和李菁表演结束以后,依旧给他俩报以了热烈的掌声。
杨芸生和阎鹤翔,在何芸伟和李菁走下舞台后,作为听芸轩的第二组演员,登上了舞台。
登上舞台后,杨芸生的目光放在了观众席上。
他看到了刘盈坐在老位置,脸带微笑,就这样静静的看着自己。
一瞬间,杨芸生莫名的轻松了下来。
他此刻,无比的自信。
站在舞台上,杨芸生也开始了自我介绍。
“欢迎大家来听我们哥俩的相声,我叫杨芸生,来自听芸轩,是相声界的一名小学生!这相声啊,讲究四门功课,说学逗唱,这说.”
阎鹤翔迅速拉住了杨芸生,一脸的疑惑。
“等会儿,我呢?”
杨芸生看向阎鹤翔,不解的问道:“您怎么了?”
阎鹤翔听到这话,急眼了。
“我,自我介绍,你没介绍我!”
杨芸生这才恍然大悟,笑着道:“您瞧我这记性,我忘记介绍您了。这样,我重新介绍一下您!”
阎鹤翔满意道:“这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