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主要着作 《出师表》—3 注释: 1、表:封建时代臣下对帝王有所陈请时使用的奏章。 2、先帝:这里指蜀汉先主刘备。 业:指统一中国的大业。 3、崩殂(cu徂音):死亡。帝王死叫“崩”。 4、三分:指魏、蜀、吴三国鼎立。 5、益州:汉置益州,今四川及陕西、云南部分地区。 疲敝:困乏。 6、秋:这里作“紧张时刻”解。 7、不懈于内:在朝廷里毫不懈怠。 8、忘身于外:在外奋不顾身地战斗。 9、盖:语首助词。 追:追念。 殊遇:优厚待遇。 10、陛下:古代臣子对皇帝的称呼。这里指刘禅。 11、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开言路,听取臣下的意见。 12、光:发扬。 遗德:遗留下来的美德。 13、恢弘:扩大,这里是振奋的意思。 14、妄:胡乱,不恰当地。 菲薄:鄙薄。 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这句意思是:诸葛亮深知刘禅懦弱无能,迫切希望他不要自卑自轻,而要积极进取,完成刘备未完的事业。 15、引喻:称引、譬喻。 失义:不合道理。 16、以:以至。 17、宫中:指皇帝宫里的侍臣。 府中:指丞相府所属的官吏。 18、陟(zhi至音):升,赏。 臧(zang脏音):善,好。 否(pi匹音):恶,坏。 19、异同:差异。 20、作奸:做邪恶的事情。 科:法律条文。 犯科:犯法。 21、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刑:罚。 22、昭:显示。 平明之理:公正、廉明的政治。 23、内外异法:宫内和府内刑赏之法不同。 24、侍中:官名。这里指黄门侍郎,宫中侍卫官员。 郭攸之、费祎(yi衣音):这两人当时都任侍中。 董允:当时任黄门侍郎。 25、是以:因此。 简拔:选拔。 26、愚:谦称。这里是诸葛亮自称。 27、咨:询问,商量。 28、裨(bi毕音):补助。 阙:通“缺”,缺点,过失。 漏:疏漏。 29、向宠:襄阳人,222年刘备征吴兵败,只有向宠统率的兵营未受损失,诸葛亮以为他能治军,所以出师前留他掌管军事。 30、淑:和善。 均:公平。 31、晓畅:通晓、精通。 32、督:指中部督。向宠在刘备时为牙门将,刘禅即位封都亭侯,掌管宿卫兵。 33、行(hang杭音):阵,队伍行列。这里指军队内部。 34、先汉:指西汉。 35、后汉:指东汉。 倾颓:衰败。 36、桓、灵:指东汉的桓帝和灵帝。他们都因用人不当,信任宦官,致使政治日趋腐败,造成汉末大乱。 37、侍中:指郭攸之、费祎、董允。 尚书:指陈震。 长史:指张裔。 参军:指蒋琬。 38、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侍中等人。 39、隆:兴隆、昌盛。 40、布衣:平民。古代平民穿麻葛衣。 41、躬:亲身。 南阳:郡名,在今湖北襄阳县一带。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属南阳郡,在今湖北襄阳县西二十里。 42、闻达:闻名、显达。 43、卑鄙:出身低微,见识浅陋。这里是诸葛亮自谦的说法。 44、猥(wei委音):曲。意思是刘备屈身俯就自己,是诸葛亮对刘备尊敬的说法。 45、顾:看望,访问。 46、当世之事:当代的国家大事。 47、由是:因此,从此。 48、驱驰:奔走效劳。 49、值:当。 倾覆:失败。“后值倾覆”:指208年刘备被曹操在当阳打得大败家一事。 50、尔来:从这以来。 有:通“又”。 二十有一年:指诸葛亮与刘备相遇(207年)到写这篇《出师表》(227年—的时候,共21年。 51、寄:寄托,托付。 52、夙(su素音):早上。这句说:早晚忧愁叹息。 53、不效:没有成效。 54、伤:损害。 55、泸:水名,今金沙江。 56、不毛:不毛之地,不生草木,不长五谷的地方。这里意思指未经开发的地方。 57、奖:鼓励。 率:率领。 58、庶:希望的意思。 驽(nu奴音):劣马。 钝:刀刃不锋利。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低下。 59、攘除:铲除。 奸凶:指魏明帝曹睿等人。当时蜀魏处于敌对状态,所以诸葛亮称其奸凶。 60、旧都:指长安、洛阳。 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诸葛亮以“兴复汉室”相号召,所以不忘迁都回长安或洛阳。 61、损:减少。 益:增加。 斟酌损益:权衡得失。 62、慢:怠慢,疏忽。 63、彰:明显,显着。 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 64、咨诹(zou邹音):询问、征求。 65、涕零:流泪。喜欢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