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贵读书,家里的长辈可以教导,有家教可以请上门,一般三四岁就开蒙了,再大一些,也能去书院读书,可选择性太多了。
不至于让他们各个都成为大文豪,但是绝对不会出现连基础都学不会的情况。
但是普通人不同。
普通人,除了读书,可能还需要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可能还需要考虑别的问题,教育资源也必然比不上权贵。
再有一点,就是小班和大班的问题了。
普通人家的孩子,能有上学的机会不容易,大部分的教书先生,也不是哪个学生都要收的,挑挑拣拣,看家里的条件,看孩子的个人情况,看别的七七八八的条件。
最后能收的,反正都放在一个班里教导。
年龄不同,基础不同,教的都一样。
这样的情况下,无疑更是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尹秋枫从前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在现代,只要不是智力有缺陷的,学完常用字,学完基础加减法,问题都不是很大。
但是古代就不同了。
最基础的,古代是的繁体字,写起来就更复杂了。
还有教识字的办法,大多数都是先教孩子们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就是传说中的三百千。
先读,读通顺了,再去对照书里的字。
这么看,其实没毛病。
但是切换一下,让一个现代人,即便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去学一门外语,外语老师不教写,不教拼读,先让你背诵原文,然后再让你自己去读懂晦涩的文字。
能学明白吗?
更别提,古代这边信奉早开蒙,认为年纪小的孩子,更纯粹,像白纸一样,容易教导。
只要不是家里条件太差的,愿意送孩子去读书的,一般三四岁就送去私塾了。
这么小的孩子,可能听人说话都听不明白,学了一段时间,没学明白,教书先生来一句孺子不可教。
父母就可能觉得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学一段时间,可能也就放弃了。
“老先生,这事情有些复杂。”尹秋枫考虑了一阵,直接把自己小学的课本找出来了。
压箱底儿的书了。
“这是一年级的语文书。”尹秋枫说,“我们小时候,大概六七岁,正式开始学习文字,就是从这本书开始的,老师也可以看看,我们的字体,更简单,更容易学,更容易写。”
吴老先生珍惜地摸了摸书本,“这太贵重了,不知要用多少动植物来交换?”
尹秋枫摇摇头,“老先生只是看看的话,就不收动植物了,若是您之后需要交换这些字体还有教学方法,以及这样的书籍,甚至是简体的文字,我们到时候再来谈交换也不迟。”
吴老先生的眼眶酸涩,他算不得富裕家庭出身的人,小时候,能读到的书不多,每一本书,他都十分爱惜。
再看这一本书,虽然有些泛黄了,但是边边角角都很整齐,还是他从未见过的书籍,他就更爱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