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太本意是想拉闺女,闺女嫁去姜家吃了多少苦头,让那姜家二郎吃点苦头也是应当的,这点刁难又算得什么。 可是她年纪大了动作没闺女快,等她伸手去拉的时候,她闺女已经出门了。 李老太摇摇头,起身也跟了出去。 “大哥,二哥,三哥。” 听到小妹的声音,兄弟三人全部看了过去,看到小妹的模样,兄弟三人眼里只有心疼。 吴老三狠狠的瞪了姜二郎一眼,便不再搭理他,跟自家小妹说话去了,吴老大跟吴老二也是一样,把姜二郎晾在一边。 姜二郎心里反而松了口气,赶紧拎着东西进了堂屋,这院子他是不敢在待了。 一进屋子,就看到岳父跟儿子坐在火盆前烤火,两人正说着话,见到他进来,吴老头理也没理。 姜文今年十一岁,也到了知事的年纪,知道他外公在生他爹的气,他又不好替他爹说话,只能是尽量哄着他外公。 其实在家里面他娘有多辛苦,这些年他都是看在眼里的,可是家里历来都是他奶做主,他在家的时候还好,能够帮着他娘说两句好话,他奶也不会做的太过。 可这些年他去书院念书,在家的时间就少了,他爹又是个不顶事的,他娘肉眼可见的一年比一年憔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他奶是长辈,他也不能说的太过,总之,姜文心中也难啊。 其实对他爹,姜文也是有点嫌弃的,娘好歹是爹的妻子,当丈夫的竟然护不住自己妻子,他算什么男人,但这人是他爹,他也只能在心里嫌弃。 “文儿,你现在念书念的咋样?” 吴老头是知道姜文在镇上书院念书的,虽然不怎么见外孙,但是老两口对姜文的关注可不少。 “外公,我现在在书院念书还行吧,夫子说让我再过两年下场试试,看能不能考个童生。” 吴老头一听,心里大喜。 “你夫子真是这么说的。” “嗯,夫子是这么说的。” “既然你夫子都这么说了,那考童生这事就有门,你好好念,等以后你出人头地了,就没人敢再欺负你娘了。” “嗯。” 姜文也是这么想的,他要是考中童生,他奶欺负他娘也不会欺负的太过,好歹也会顾及他的面子。 姜二郎默默坐在旁边听着一老一小讲话,好几次想插进去,但是吴老头没给他插话的机会,显然就是不想搭理他。 院子里,兄妹四人在一起说话,妯娌三个从屋子里出来,见到多年不见的小姑子,三人打了招呼之后,便去灶间忙活去了。 今儿小姑子回娘家过年,她们可得整些好的。 杨氏在起床的时候就把闺女摇醒,喊她去喊几个哥起床。 经过了那天晚上的事,杨氏对于唯一的闺女没了先前的轻视。 有时候杨氏总在想,那天晚上要是一家人真就这么去了,她最对不起的就是闺女,这些年闺女吃的不多,活却干的不少。 所以自打那晚的事过后,杨氏慢慢就转变了态度,大妞脸上也有了笑容,不会像先前那样怯懦,她也发现娘对她比以前好了不少,心里当然高兴。 “咚咚咚。” 听到敲门声,吴维扯过被子蒙住头,昨天晚上睡的时候已经不早,他这会感觉才刚躺下。 大妞已经把三个哥给叫起来了,可是这会儿来敲四郎的门,却不见里头有人应。 又敲了两次之后还没人应,大妞只能在外头喊。 “四郎快醒醒,小姑回来了。” 吴维扯了蒙在头上的被子。 “你说谁回来了?” “小姑回来了。” 显而易见,大妞的声音里都带着欢喜。 “四郎你快起来,小姑回来了,可是带了不少好吃的。” 确定真是他那没见过面的小姑回来了,吴维这才慢悠悠的起床。 自打他出生之后,他就没见过这位小姑,不过老听爷奶说,小姑在姜家日子过得很是艰难,他们家的人平时也不上小姑家的门,只是有时候家里有啥好东西,爷奶都会想着让人给小姑送点过去。 家里所有人都知道有这么个小姑,但对于吴维来说,也就是没见过面的陌生人而已,所以她对于小姑没多大感情,也不知道人咋样。 不过能够被姜家欺负得几年不回娘家,想来性子还真是随了他们老吴家,只有被别人欺负的份。 说到这儿,吴维倒是欣慰不少,自打他来了老吴家,在他的潜移默化影响下,老吴家在村子里,已经渐渐摆脱了软蛋这个名声,他现在在村里,很少听到村里人在背后曲曲他们家的人。 等吴维收拾好来到堂屋,一眼就注意到坐在他奶旁边的中年女子,显而易见,这人就是他的小姑。 家里几个郎还有大妞,已经跟吴大妹见过礼了,此时见四郎进来,吴老头赶紧招呼吴维。 “四郎,还不快过来见见你小姑跟小姑父。” 吴维上前,朝吴大妹行了一礼。 “见过小姑。” 又对着姜二郎行了一礼。 “见过小姑父。” “呀,这就是四郎啊,都长这么大小姑都没见过。” 说着,吴大妹从身上摸出一个红包递给吴维。 “这是小姑的一点心意,四郎可别嫌少。” “只要是小姑给的,四郎都喜欢。” 吴大妹捂着嘴笑,跟一旁的李老太说道:“娘,咱们老吴家一大家子都是锯嘴葫芦,就三哥嘴巴溜一些,没想到四郎倒是随了他爹,瞧这小嘴甜的,跟抹了蜜似的。” 李老太双手比划。 “可不是,四郎就随了他爹。” “听说四郎在四山书院念书,这事是不是真的?” 姜二郎这话一落,吴大妹脸上的笑就收了。 今年婆婆为什么让她回娘家过年,还不是因为听说四郎在四山书院念书的事,今年让她回娘家过年,可不单单只是回娘家过年这么简单。 来的时候婆婆可是说了的,要让四郎把文儿说进四山书院念书,听听,这是人说的话吗,四山书院又不是他们家开的,想让谁去就让谁去。 总之,这个口她是不会开的,却没想到她没打算提,她的好丈夫却是提了。 此时的老吴家人,除了吴维,谁也没听出姜二郎话中的意思。喜欢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