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昨天晚上,刘弘基与张毅分开之后,心里一直在思考张毅提醒他与好友义安郡王李孝常保持距离的那番话。 义安郡王李孝常可是李唐宗室,太上皇李渊的族弟,刘弘基虽然想不通张毅为什么要这么说,但他知道张毅之所以这么说肯定是知道些什么。 他与李孝常相识多年,此人豪爽仗义,又贵为宗室郡王,在朝中人脉甚广,但张毅素来谨慎,从不妄言,今日特意提醒,必有缘由。 夜色已深,刘弘基回到府邸后,很快便上床休息,然而张毅的话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让他辗转难眠。 第二天,刘弘基早早的就起床了,在家吃过早饭后,坐马车出门了,直接朝大理寺驶去。 刘弘基静静的坐在车厢里,再次想到了昨天晚上张毅提醒他与好友义安郡王李孝常保持距离的那番话。 刘弘基随即一脸苦笑的摇了摇头,喃喃自语道:“算了不想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与孝常保持距离就是。” 一刻钟后。 马车缓缓驶进了大理寺的大门,来到了大理寺的停车台,马车刚刚停下,车夫的声音开始响起,“家主,大理寺到了。” 刘弘基听闻,立即起身走下了马车,快步朝正堂走去,守在正堂门口的护卫贺军见到刘弘基立即抱拳行礼,“拜见大人!” 刘弘基点了点头,忽然想到了什么,当即脚步一顿,开口说道:“贺护卫,你马上去一趟寺丞阁,把罗大人给我找来。” “是,属下遵命!” 贺军双手抱拳一礼,转身快步离去…… 刘弘基步入正堂,来到了正堂中央的公案后坐下,随后手执毛笔开始处理公务。 不多时,大理寺丞罗念匆匆从堂外走了进来,见到刘弘基,快步上前恭敬的拱了拱手,“下官拜见刘大人!” 刘弘基伸手轻抬,“罗寺丞不必多礼,彭力已经招供,传言案的幕后主使是高书砚、许文庸、韩学礼。” “昨天晚上,陛下御审此案,将高书砚、许文庸、韩学礼三人发配灵州,你速速拟定告示,将案情如实通告长安百姓,还张毅清白。” “是,下官遵命!” 罗念拱了拱手,转身退出了正堂。 一刻钟后,罗念手捧拟好的告示匆匆走进了正堂,恭敬的呈上,“大人,告示已拟好,请您过目。” 刘弘基接过告示,开始仔细的审阅起来,纸上的墨迹未干,字迹工整清晰,将案件的始末、涉案人员的处置以及张毅的清白一一列明。 刘弘基微微颔首,随即将告示递还给罗念,“很好,即刻张贴出去,务必让长安百姓知晓真相。” “是,下官这就去办。” 罗念双手接过告示,转身快步离去…… 东市。 临近午时开市,东市北门的大街上聚集了无数前来购买货物的长安百姓,这人一多自然就热闹起来了。 长安百姓三五成群,张毅传言案和张毅造出了自行车的事,自然也就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 “镗镗镗……” 就在这时,街口突然响起一阵浑厚的锣响,顿时引得众人纷纷侧目,只见一队大理寺的差役手持铜锣开道,大理寺问事丁一山手拿告示,正朝人群聚集处走来。 “大理寺张贴告示!闲杂人等速速让道!”差役高声喝道。 百姓们闻言,立刻让出一条路来,却又好奇地围拢上前,丁一山走到东市北门的布告栏前,亲自将手中的告示张贴了上去。 “识字的快看看,告示上都写了些什么?是不是关于张大人案子的事?” 人群之中,百姓议论纷纷,有识字的人已经凑上前去,高声念道:“大理寺告示:经查,彭力散播谣言一案,实为高书砚、许文庸、韩学礼三人主使,昨夜陛下御审,已将此三人发配灵州,大理寺正式为张毅平反昭雪,特此昭告天下。” 念告示的人话音未落,热闹的人群已然爆发出一阵欢呼。 “陛下圣明啊!我就说张大人肯定是被冤枉的吧!” “高书砚三人还自诩长安三大才子,我看他们就是三大菜子,比不过张大人就让人散布谣言污蔑张大人,真是让人不耻!” “发配灵州真是便宜他们了,要我说陛下就应该判他们个十年八年的,让他们在监牢里好好反省反省。” “……” 张毅在长安普通百姓中的声望本来就高,大理寺的告示一出,高书砚三人立马成了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更有激动者,直接朝皇城方向跪拜,高呼万岁。 一时之间,东市北门大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人群中一位老者捋须轻笑道:“张大人不但才学过人,还能造出自行车这等神器,真乃我大唐之福啊!” 这番话说得周围众人连连点头,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张毅平反昭雪之事,就像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至此,因为传言案对张毅造成的负面影响全部消除,张毅再一次成为长安百姓议论的焦点。 国子监。 祭酒阁。 孔颖达手执毛笔正在处理公务,孔妙函则坐在火炉旁静静的煮着茶水,整个祭酒阁一片寂静。 不一会儿,茶水煮开了,孔妙函随即起身来到了孔颖达面前,将手里的茶杯轻轻的放在了公案上。 “阿翁,您喝茶!” 孔颖达缓缓放下了手中的毛笔,端起茶杯一脸悠闲的品起了茶。 “阿翁,张毅都好长时间没来国子监了,要是大理寺迟迟破不了传言案,那张毅岂不是要一直被人们误会?” 孔颖达笑了笑,“妙函,这你尽管放心,就凭阿翁对绍宗的了解,传言案早晚能破,那陷害张毅之人迟早要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 孔妙函点了点头,“但愿如此吧!希望那一天不要太远!” “妙函,你和张毅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你要是真心喜欢他,阿翁想尽快把你们两个人的亲事给定下来。” 孔妙函脸色微微一红,“阿翁,张毅今年才十三岁,这会不会太早了点啊?” 孔颖达伸手摸了摸胡须,“早是早了点,不过你们两个可以先订亲,至于什么时候成亲,到时候再说吧!” 孔妙函一脸羞涩的点了点头,“全凭阿翁做主!”喜欢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