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衡石量书也是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里写的。 说嬴政统一六国后,凡天下大事都要亲自去过问。 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就是干不完绝不休息。 传说他还有专门准备了一个称,用来称竹简的,白天称120石的竹简处理完。 晚上再称120石的竹简处理完,不处理完不休息。 ∑(O_O;)差不多每天一个二百五!!! 这是何等劳模,你不要过来呀!!! 太过勤勉的大家长,往往会显得手下的人有些无能。 因为有能力的人总有自己的思想,而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 皇帝一人做了决定,自然就会产生摩擦。 在强势的皇帝面前,倔强的就全被杀了。 能留下来的要么歪瓜裂枣,要么明哲保身。 等皇帝一登天,很容易就迎来了政变。 毕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这样的皇帝,最有名的就是嬴政啦,第二就是朱元璋。 两个开国皇帝,不分上下的勤勉。 不同的是始皇内耗自己,臣子一个个闲得抠脚,也没见他杀过几个。 老朱前面有马皇后劝着,还能维持自己和朝堂的平衡。 等马皇后一死,立马内耗别人,放开手脚,开始大开杀戒。 朝臣就像那地里的韭菜,被他一茬一茬的收割。 与老秦不同的是,老朱那是真正的草根,比较能体会底层民众的苦难。 从他自身的经历出发,出了不少安抚百姓的政策。 比如他起事前,老吃不饱穿不暖, 于是就规定每家每户都要种桑麻,栗子树,枣子树。 有个五亩到十亩的地就必须保证有半亩是种这些的。 保证自家有衣服穿,栗子和枣子都可以吃。 主打一个经济实惠接地气。 敢偷懒不种?充军,全家充军。 光老朱执政31年间,他让大明百姓种了2亿多棵树。 吉尼斯都差他一个世界记录。 他还在全国各地建立养济院,惠民药局和漏泽园。 也算做到了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死有所葬了。 再比如他自己当百姓时,最讨厌的就是贪官污吏,于是对贪官污吏的惩罚尤其重。 还在《大明律》里专门设置了一个“六赃”的罪名,专门记载了贪官受贿的量刑标准。 监守自盗的满40贯就要被判绞刑。 贪赃枉法的满80贯也要被判绞刑。 贪赃不枉法的,看在还有敬畏份上,满120贯,杖100,再流放三千里。 明朝的一贯还不是1000个铜板,只有770个。 这都是大宋开始发行纸币的锅,通货膨胀严重,受伤的都是赚毛毛钱的百姓。 与白银之间的汇率倒是没有变化,还是一两白银。 就是说,你在大明贪污40两白银,就要被绞刑。 明朝还有东厂和锦衣卫两处眼睛,哪怕你在梦里说的话都能被他们监听到,告诉皇帝。 敢伸手,脑袋没了。 就问你怕不怕。 不止如此,老朱还亲自写了四部大诰。 里面的条款加起来,有两百多条。大多都是针对贪官污吏的。 后面估计总有武官表示不识字,看不懂,求原谅。 他又特意给武官写了一本白话本的《大诰武官》。 总之不给你任何逃避的机会。 明朝的印刷业已经很发达了,他一口气印了上千万册。 每家每户都要有一本。 当年要有个畅销书榜,那老朱绝对是断层式高居榜首。 什么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都弱爆了好吗? 他还要求所有读书人都全文背诵。 因为科举的题目一部分必须出自《大诰》,是教育系统的指定教材之一。 什么四书五经,你可以专制一经, 但是《大诰》,每个人都要全文背诵。 你可以不识字,但是,你要能背大诰。 管你是七老八十,还是垂髫小儿。 村里的里正,官府的衙役都会定时给百姓们宣讲大诰里面的律条。 主打一个全民知法懂法,敢犯法就要做好剁手剁脚,充军,砍头死全家到诛九族的准备。 不管你犯的是大罪小罪,只要不谋反, 家有大诰,减一等;没有,罪加一等。 敢不学习? 那大明不适合你,要么死,要么全家迁居关外,自生自灭。 你就说要不要学吧。 要说狠,还是老朱家狠。 而他的继位者明成祖朱棣也是不遑多让。 别的皇帝都是诛九族,他一气之下诛了人家方正儒十族。 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都只出了他这一例呐。 牛逼了,朱老四。 就因为方孝孺指着他的鼻子骂他谋权篡位,得位不正,并拒绝给他写继位诏书。 。。。。。。 文人风骨还是挺让人佩服的。 这锅要说还是得扣老朱头上,什么大儿子,大孙子才是他的命根子。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又不像老秦,神鬼不知就嘎了。 明明有时间传位,放着有能力的成年儿子不要,非得传位给大孙子。 这不就悲剧了么。 老朱幸运也不幸运有个强势又有能力的继位者,所以大明好好的传承下来了。 还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首次航海称霸时代。 虽然老有人说如果朱允炆继位会怎么样怎么样, 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如果朱允炆继位,他真的有魄力让郑和七下西洋,从而努力建设大明水师吗? 如果朱允炆继位,他真的敢做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承诺吗? 而且,朱棣也确实有能力,在小冰河时期也把大明撑下来了。 老秦可就悲剧了。 自己莫名其妙驾崩了,被最信任的人背叛。 中意的继位者居然选择殉国。 。。。。。。 子婴想到这就特别想不管不顾回去把扶苏骂一顿。 被儒家那套礼教思想教傻了吧。 老秦都敢亡二周,而灭六国了。 他名正言顺的清君侧都做不到。 简直气死。 子婴看嬴政已经专注的开始看竹简了,叫赵高帮他拿上书册和纸去少府找匠人。 等他搞出雕版印刷,就把这些竹简通通都收藏到书库去。 二百五什么的,见鬼去吧! ------ 少府的负责人不是别人,正好是李斯的次子李瞻。 也就是子婴的二舅舅。 说起来,子婴还没有见过除了李斯之外的李家人。 有熟人,好办事。 所以一到少府,子婴逢人就非常自来熟的开始打招呼。 并自我介绍,是他大父,始皇陛下让他来找他舅舅李瞻的。 正在琢磨把耧车和新犁组合起来的李瞻:。。。。。。喜欢穿越大秦三岁半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穿越大秦三岁半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