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韩馥这边的军队完成了汇合。公孙瓒,袁绍,韩馥,再加上陶谦,曹操以及冀州各郡县的军队,浩浩荡荡,总计十数万人,对外则号称二十万大军。 众人齐聚营帐内,韩馥坐在主位,曹操和陶谦作为诸侯坐在上位,其余将领和官员依次落座。 营帐内气氛庄重,韩馥神情严肃地说:“此次我们齐聚于此,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铲除董卓这个祸国殃民的狗贼! 前些时日,董卓水淹邺城,致使无数百姓惨死,这等暴行,人神共愤!” 韩馥话音刚落,陶谦立刻响应:“不错,这次若不铲除董卓,我等誓不罢休!” 接着,众人纷纷应和, “不错,这次必须杀了董卓!” “杀了这个国贼!” 韩馥看着群情激奋的众人,满意地点了点头。 然而,就在这时,辛评突然起身,对着韩馥恭敬地敬了一礼,道: “韩大人,此次我们的目标是铲除董卓,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 只是我提议,重新推举一个盟主,如此才能更好地领导大家,毕竟此次行动事关重大。” 此话一出,韩馥的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他阴沉地盯着辛评,眼神中透露出不满与愤怒。 面对韩馥的目光,辛评却毫不畏惧。因为韩馥之前被困邺城,突围时又损失惨重,其心腹军队所剩不多。 冀州其余郡县的郡守与韩馥也并非完全一心,且对韩馥的领导能力心存疑虑,所以辛评才有恃无恐。 李历见辛评如此无礼,立刻质问道:“辛评,你这是什么意思?” 辛评不慌不忙地回答:“没什么别的意思,只是觉得应该推举一个大家都认可的人来领导联军。 联军十余万之众,需要有能力的人来指挥,此事非同小可。” 韩馥阴沉着脸,问道:“那你心里可有人选?” 辛评说:“如此重要的事情,在下怎敢妄言。” 曹操和陶谦此时保持沉默,曹操心中暗想: “怪不得韩馥和袁绍之前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都打不过董卓,估计他们只顾着内部争斗了。” 陶谦也在心里想:“冀州都快保不住了,还在为这些事内斗,真是目光短浅。” 两人心中都对冀州内部的纷争极为不满。 袁绍见气氛有些尴尬,担心曹操和陶谦不满,只能道: “我建议从孟德和恭祖二人中选一人作为盟主。 孟德和恭祖早在上次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他二人都有能力胜任盟主之位。” 曹操看了看众人,道:“不管谁担任盟主,大家的目标都是铲除董卓,可不要因为盟主之位伤了和气。” 韩馥也说:“我也赞同从孟德和恭祖二人中选一人出来。” 曹操接着说:“我推举恭祖。” 袁绍表示:“我没意见。” 韩馥虽然心中暗恨,但见其他人都同意,也只能说: “恭祖当之无愧。” 陶谦听到众人都推举自己,推辞了一下。众人皆不肯答应,无奈之下,陶谦只能应下。 陶谦心里也明白,只有自己担任盟主,才能避免韩馥和袁绍之间的内讧,确保联军的团结。 盟主之位已定,陶谦环顾众人,道:“诸位,对于如何对付董卓,可有什么计策?但说无妨。” 曹操站起身来,自信地说:“董卓此刻精锐所剩不多,他的士兵大多是新招募的,怎能与我们手中的精锐相比? 我认为,无需多想,我们可以直接发兵攻打过去,以我们的实力,定能一举击溃董卓。” 袁绍点头表示赞同:“我同意孟德的建议。” 陶谦听后,道:“好,既然如此,那我们兵分三路,在邺城汇合。”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好!” 陶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袁绍率领一路,韩馥和曹操率领一路,陶谦自己率领一路,三路大军分别进军,目标直指邺城。 韩韬这边也得到了消息。程昱向韩韬汇报: “主公,陶谦和曹操应韩馥的邀请前来会盟,此刻联军对外宣称有二十万之众。” 韩韬听后,面露疑惑,道:“二十万?有些夸大了吧。” 程昱回道:“这自然是夸大其词,不过据臣估计,十多万军队还是有的。 我们目前的兵力恐怕无法有效震慑董卓和韩馥的联军。” 韩韬听后,陷入了沉思,开始盘算自己的兵力。 他知道,自己现在在洛阳附近只有十多万军队可以调动,确实无法有效震慑董卓和韩馥的联军。想了一会儿,韩韬道: “传我军令,命华雄,蒋钦,李傕,太史慈前来。同时调集五万羌兵和五万黄巾军过来。” 程昱道:“遵命!” 韩馥在前往邺城的途中,此刻心情并不轻松。韩馥对身旁的闵纯说: “袁绍此刻已经和我撕破脸了,等打退了董卓,他必定会向我发难。” 闵纯神色严峻,思索片刻后回应道:“大人,我看事不宜迟,应该马上把两位公子送到冀县,以此向韩子韬表明大人的归顺之心。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有获得韩子韬的支持,我们才有足够的底气应对袁绍。” 韩馥心想:如今局势紧迫,确实到了关键时刻。 他微微点头,道:“好。” 于是,趁着大军休整之际,韩馥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叫到身边。 他看着儿子们,目光中既有不舍,又有期望,缓缓道: “为父要把你们送到韩子韬那里做人质。你们可害怕?” 两个儿子对视一眼,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道: “如果是送到别人那里,可能会害怕。但韩子韬仁义无双,贤德之名远播,孩儿不害怕。” 韩馥欣慰地点点头,解释道:“此刻袁绍意图图谋冀州。你们此去,能够让韩子韬相信我们诚心归顺。 到时候,有韩子韬的支持,我们就不怕袁绍了。” 两个儿子重重地点头,眼神中透着坚定。 随后,韩馥让两个儿子乔装打扮,安排了可靠的人手,护送他们前往凉州。 看着儿子们离去的背影,韩馥心中五味杂陈,这是为了家族不得不做出的决定。 之后,韩馥整理思绪,继续率军前往邺城。 袁绍这边,因为没能当上盟主,一直心有不甘,满心记恨。 辛评见状,上前宽慰道:“主公,这次虽然您没有当上盟主,但是韩馥也没有当上啊。 而且冀州的大部分官员此刻都站在咱们这边,韩馥已经处于下风了。” 袁绍听后神色稍缓,道:“不错,如果这次韩馥又当上了盟主,那他就可以趁机以盟主的身份下令,整合资源,将我们置于不利之地。” 辛评说:“是啊,主公,这次水淹邺城让韩馥的威望严重受损。 待打败了董卓,主公便可直接占据冀州。以主公的声望和实力,冀州已经是您的囊中之物了。” 袁绍听后,轻轻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志在必得的光芒。 董卓此刻已经探得袁绍等联军向邺城而来的消息。连忙召集众人商议对策。他急切地问道: “该如何退敌?” 李儒神色镇定,缓缓道:“我军士兵多是新招募的,还没有训练好,不适合主动迎战,应该以防御为主。 我们就在邺城周边设防,挖掘防御设施,凭借坚固的防线抵御联军的进攻。” 董卓听后,觉得有理,点头道:“好。” 然而,他的心中还是隐隐有些担忧。李儒看出了董卓的心思,宽慰道: “主公,陶谦等人虽然号称二十万大军,但这都是虚张声势,最多也就十多万人。我们只要坚守住,时间一长,他们自然就会退去。” 董卓听后,心里稍稍宽慰了一些,但依然比较紧张。 他对自己军队的情况再清楚不过,本来对守住邺城还有些信心,可没想到曹操和陶谦会参战,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喜欢称霸汉末,从羌人叛乱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称霸汉末,从羌人叛乱开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