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快马回到董卓处,将与韩韬商议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董卓。董卓听完,气得满脸通红,怒声骂道: “韩子韬这个伪君子,实在可恶!他想占据关中,还想把我赶到冀州去。” 李儒赶忙劝慰道:“主公,依臣之见,此事未必不好。如今诸侯联军已解散,我们只需面对冀州的韩馥和袁绍。以主公的实力,对付这二人并非难事。” 董卓心有不甘,重重地拍了下桌子,说道: “要不是白波军和南匈奴横插一杠,我定能将那些诸侯打得落花流水!” 李儒接着说:“所以,眼下还请主公暂且忍耐。我们只是暂时归顺韩子韬。而且臣认为,向北攻取冀州比去关中更有利。 关中虽物产丰富,但毕竟地域有限。若能占据冀州,便可将其作为根基,染指北方各州郡。到那时,我们就能脱离韩子韬了。” 董卓听李儒这么分析,觉得确实有道理,便问道: “那韩子韬能提供一些军资吗?让我们去给他开疆扩土,总该给些钱粮吧。” 李儒回答道:“韩子韬愿意提供一万名士兵所用的军资,其余的让我们在冀州当地征集。” 董卓一听,恨恨地说:“太抠了。” 李儒劝道:“主公勿怒。您想想,韩子韬白白给咱们养一万士兵,这难道不是好事吗?咱们把冀州打下来又不用给他。” 董卓听李儒这么一说,顿时不再郁闷,反而开心起来,心想: 韩子韬,你也有失算的时候。于是哈哈大笑起来。 李儒见状,继续道:“主公,那您在此等候,我马上前往韩子韬处。” 董卓点头说:“好。” 另一边韩韬正率军向东行进。韩韬对贾诩说:“文和,你说董卓能同意吗?” 贾诩自信地说:“我料定他一定会同意。” 韩韬饶有兴趣地说:“哦,说来听听。” 贾诩分析道:“董卓野心极大,手下战将众多。让他去冀州反而给了他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他一定会答应的。” 接着贾诩面色由平静转为担忧:“不过,主公,如此一来,会不会让董卓趁机壮大呢?” 韩韬笑着说:“这个无妨。北方的诸侯也不是吃素的,先让他们拼杀吧。” 其实韩韬并不惧怕董卓会趁机壮大。之所以给董卓一万士兵的军资,实际上就像给了董卓一块肉,把董卓引向冀州去与袁绍和韩馥拼杀。 而且董卓军队十多万,自己只给他一万士兵的军资,其余的需要董卓自己筹措。韩韬此刻已经能想象到董卓压榨世家大族的场景了。 把董卓推到氏族的对立面,韩韬随时可以以正义之名收拾董卓。想到此处,韩韬嘴角微微上扬。 韩韬率领军队一路行军数日,此时正骑着马,随着军队前行。突然斥候来报: “主公,董卓的军队就在前方约十里处。” 韩韬沉着下令:“再探。”大军继续前进。 与此同时,董卓也接到消息,西凉军距离自己仅有数里之遥。董卓立刻率领军队迎了上去。 不一会儿,两军相遇,双方停下脚步,纷纷列阵防御。董卓目光扫过对方阵营,却没看到韩韬的身影。 就在这时,中间的两列士兵分开,一条通路被让了出来。韩韬骑着赤兔马,手持长枪,纵马而出,来到阵前。 阳光洒在他身上的铠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天神下凡一般。董卓这边的士兵看到韩韬这般英姿飒爽的出场,无不吃惊,窃窃私语起来。 “他就是金城韩子韬?” “真是少年英雄啊!” “如此战将只应天上有!”。 董卓眯着眼,紧紧盯着韩韬,原本还抱有的一丝对抗的念头,在看到韩韬的那一刻彻底消失了。 这时李儒对董卓说:“太师...”。 董卓听到李儒的提醒后,朝着牛辅使了个眼色,牛辅立刻纵马向前,直奔韩韬而去。 李傕和马腾等将领见状,立刻上前拦住牛辅,并护在韩韬身旁。牛辅恭敬地说: “拜见韩将军,我等特来乞降,愿意归顺韩将军,请将军接纳。” 韩韬点了点头,道:“让你们的军队后撤十里。让董卓来见我。” 牛辅连忙回应:“是。”随后纵马回到董卓面前。 董卓听到要让自己把军队后撤十里,有些犹豫。李儒见状,赶忙说: “主公,不必担心。韩子韬向来注重名声,仁义无双,不会伤害您的。” 董卓听后想了一会,道:“好。” 于是命令大军后撤十里,并让吕布、张济和樊稠在后方待命,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董卓则带着李儒等一众文武来到韩韬面前。董卓翻身下马,单膝跪地说:“拜见主公。” 韩韬道:“仲颖快快请起。” 董卓听到“仲颖”两个字,半天没反应过来,还是李儒在一旁提醒他。 董卓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在叫自己。他心里想着,都多少年没人叫自己的字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来叫别人的字是对对方的尊敬,可在此时,他却觉得受到了侮辱,心中更加记恨韩韬了。 但表面上还是恭敬地说:“谢主公。” 韩韬看到董卓刚才的失态,心里明白董卓一直以来居于高位,手下不是喊他主公,就是喊他太师,从来没有人敢叫他的字。 这就好比一个领导突然降职了,被人叫成小张、小李一样,一时难以适应。韩韬内心暗自发笑,表面却平静地说: “我准备让你去冀州驻扎,你可有异议?” 董卓回答道:“但凭主公吩咐。” 董卓朝着身后喊道:“请天子。” 只见几辆马车缓缓朝着韩韬驶来。马车停下后,一个身着龙袍、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走了下来,正是汉献帝刘协。 韩韬看着这个天生贵气的孩子,内心感慨万千。刘协也打量着眼前这位仁义无双、名满天下且掌握自己生死的少年将军,道:“见过将军。” 韩韬回应:“陛下好。” 这时,韩韬的目光被刘协身后的一个小女孩吸引了。 小女孩躲在刘协身后,偷偷地看着韩韬。旁边的太监恭敬地对韩韬说:“这位是伏贵人。” 韩韬心想:原来这小女孩就是未来的伏皇后,只是现在还未被正式册封。 韩韬又看向身后的众人,猜测应该是一些宗室。接着就是一众文武大臣。董卓道: “主公,天子就交给您了。” 韩韬微微点头。对董卓说:“你即刻出发吧,答应给你的军资,我会尽快给你送过去。” 董卓应道:“是。” 于是率领大军向东而去,前往冀州。 韩韬则派人将天子和百官等送到冀县。他给一众文武大臣都安排了府邸,也给天子找了一个宽敞的住处。 与此同时韩韬继续率军跟在董卓后面,逐步收复关中各郡县。喜欢称霸汉末,从羌人叛乱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称霸汉末,从羌人叛乱开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