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不归放下茶盏,眼底噙笑看了过来,轻声道:“净生自不敢忘。”
这笑容,看得长孙氏再度重重咳嗽起来:“哀家知道你是皇帝,你要平衡朝局,要独揽大权……郑国公手握重兵,你非除不可……”
自古以来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已不是罕事,作为帝王,他如此行事,可见胆识和魄力,但若是作为一个人,未免太过于冷血。
谢荣道:
“太后娘娘,还请容小臣说上一句。这朝堂之上,以叔父为首的一群老臣盘踞,他们顽固守旧,腐朽不堪,彼此勾结,结党营私,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旧势力,固守着过时的观念和利益,其中不少都是手握兵权的武将,于我大魏江山绝对是弊大于利。而皇兄要做的便是瓦解这股势力,扶持新的势力。以寒门出身的刑部侍郎魏观为代表,他们充满活力,思想开明,是国家新鲜的血液,要让这些人逐渐在朝堂获得话语权,与老臣们形成抗衡。”
“如今,时机已经成熟,除掉郑国公收复兵权,这是皇兄必走的一步棋。”
“若哀家记得不错,郑国公,是最初拥护你上位的臣子,”长孙氏皱着眉,“若你如此做,岂不叫天下人指摘、唾弃?”
“郑国公,确实曾经是谢家的盟友不错,”谢荣道,“如今却成了皇兄执掌大权,俯瞰寰宇的绊脚石。”
长孙氏不语,她也感觉到皇帝的决心,不容动摇。
……但是这一切都有些早了。谢荣本以为至少还要再等上半年。
是什么,使皇兄提前了计划?
谢不归终于开口:“今晚就是郑国公凯旋的日子。朕欲在春禧殿设宴。”
他眼里浮现淡淡的兴味儿:“母后不若猜猜,最后活着走出来的,是儿臣,还是母后的亲家公。”
“你、你……咳咳咳!”
长孙氏被他一激,重重地咳嗽着,几乎要把一整颗肺给咳出来,嬷嬷忙用痰盂接住,却不敢流露出半点不满。
长孙氏想不明白,当初谢明觉引着这个小仙童般的孩子回到家中,她看到的第一眼就喜欢得不行,便与长子一同养在膝下,为何却是养虎成患?
庆功宴,庆功宴,说白了就是一场鸿门宴!
是“杯酒释兵权”,还是让春禧殿的台阶,遍布鲜血……
谢荣暗暗揣度,皇兄下旨,将郑国公的家眷接进宫中,这一步看似是对郑娘子的厚爱,实际上却是扣留人质!
到了这一刻,谢荣才知晓就连郑兰漪,都极有可能是皇兄的棋子。
只是从什么时候起?难道是从皇兄,决心接过这位子开始……
郑娘子又是为何,答应与皇兄合作,甚至奉上全族的性命?
如果说这是对皇兄的深情……谢荣不寒而栗,忍不住想搓一搓手臂的鸡皮疙瘩。
但同样,今晚这一局,也将凶险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