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红绳绕春 一、春联里的新痕 正月廿三的风还带着料峭的寒,李渊踩着梯子往门框上贴春联,红纸金字在阳光下晃得人眼晕。李阳举着胶带在下面递,嘴里念叨着"左高右低",是苏瑶昨晚特意教的规矩,说"春联贴正了,一年都顺"。 "爸,你看这横批歪没歪?"李阳仰着脖子喊,棉帽的绒球蹭到梯子腿,沾了层白灰。这孩子随苏瑶,做事仔细,贴个福字都要量三遍尺寸,不像李悦,拿着红笔在院墙上画"小鸡啄米",说"这是给春天的请柬"。 李渊低头时,春联的边角扫过手腕,红绳上的平安扣硌得皮肤发疼——是今早苏瑶新换的绳,比旧的粗些,说"春寒料峭,系紧点暖和"。他望着门框上"春风入宅"四个大字,忽然想起十二年前的春节,他在边境哨所贴春联,浆糊冻成了冰碴,红纸上的墨被风吹得发灰,却还是认真地贴在哨所的铁皮门上,因为苏瑶在信里说"看见春联,就像看见家"。 "老李,下来歇会儿!"苏瑶端着姜汤从厨房出来,瓷碗在石桌上磕出轻响,"刚熬的,加了红糖和姜丝,驱驱寒。"她把碗往石凳上推,看见李渊的棉裤膝盖处磨出了毛边,是去年冬天修水管时跪的,"下午我给你缝缝,不然开春穿要灌风。" 李渊接过姜汤,热气糊了满脸。姜的辣混着红糖的甜,在喉咙里烧出条暖路。"不用缝,"他喝了口汤,"这裤子穿惯了,舒服。"其实他是怕苏瑶费眼睛,她最近总说看东西模糊,医生说是老花眼提前了,却总在灯下给孩子们缝补衣裳到深夜。 李悦举着支红梅跑进来,花瓣上还沾着雪水,往苏瑶头发上插:"妈,你看像不像新娘子?"红梅的暗香混着姜茶的热气,漫得满院都是。 苏瑶笑着拍掉女儿手上的雪:"疯丫头,小心冻着。"她忽然指着院角的迎春花,"你看,都打花苞了,过不了几天就开。" 李渊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枯黄的枝条上果然顶着些绿疙瘩,像撒了把小米。他想起苏瑶刚随军那年,在哨所旁种了丛迎春,说"等花开了,你就该回家了"。结果那年花开得最早,他却因为任务延期,回来时只看见满地落英,苏瑶蹲在花丛旁,手里攥着根红绳,绳上系着片干枯的花瓣。 "爸,我帮你扶梯子!"李悦蹦到梯子旁,小手紧紧抓着木杆,红绳在她袖口晃成道红线。李渊望着女儿冻得通红的鼻尖,忽然觉得这就是最好的春天——不是迎春花有多艳,而是有人举着姜汤等你,有人拽着梯子怕你摔,有人把红绳系在你腕间,说"慢点,别急"。 二、药香里的牵挂 惊蛰那天的雷声滚过屋顶时,苏瑶正在给李渊熬药。砂锅在煤炉上咕嘟作响,当归和黄芪的药香漫得满院都是,李阳蹲在炉边添煤,看火苗舔着锅底,说"像爸讲的篝火晚会"。 "离远点,别烫着。"苏瑶往炉里加了块炭,火星子溅在青砖上,"你爸这老寒腿,开春最容易犯,这药得连喝七天。"她用筷子搅了搅药汤,褐色的液体里浮着片姜,是她特意加的,说"去去药里的寒气"。 李渊从物业回来时,裤脚沾着泥,是帮三楼张大爷疏通下水道弄的。"又熬药呢?"他往煤炉边凑,手在热气上烘着,"我这腿没事,别总瞎花钱。" "钱重要还是腿重要?"苏瑶瞪他一眼,却把刚温好的米酒递过去,"先喝点暖暖胃,药还得等会儿。"米酒里放了枸杞和桂圆,是她听药店的老中医说的,"补气血,比你喝那破白酒强。" 李渊笑着接过酒碗,酒液在碗里晃出琥珀色的光。他知道苏瑶心疼钱,却总在他身上舍得——去年他生日,她偷偷买了件羊毛衫,说是"打折抢的",后来才从李阳嘴里知道,她连着半个月中午只啃馒头。 "张大爷家的下水道通了?"苏瑶往药罐里加了勺蜂蜜,"我下午包了荠菜饺子,给他们送点过去。" "通了,"李渊喝了口酒,"老爷子非要塞给我两个咸蛋,说是他孙子从乡下带来的。"他忽然咳嗽起来,腰弯得像只虾米,旧伤在阴雨天总这样,疼得直冒冷汗。 苏瑶赶紧扶他坐下,往他后腰塞了个艾草垫——是她用去年的陈艾做的,用红绳捆着,说"艾能驱邪,绳能固暖"。"早让你别去,你偏不听,"她的声音带着气,指尖却在他背上轻轻按,"等会儿贴块膏药,我给你按按就好了。" 李悦举着幅画跑进来,上面画着个穿军装的人,正背着个老太太,旁边写着"爸爸是超人"。"爸,你看我画的!"她把画往李渊怀里塞,颜料蹭得他衣襟发蓝,"老师说要给最敬佩的人画像,我画的是你!" 李渊的眼眶忽然热了。他想起昨天疏通下水道时,张大爷的老伴拄着拐杖在旁边看着,说"小李啊,你比我那儿子还贴心"。那时他没说话,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比当年拿军功章还踏实。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药香混着米酒的甜漫在屋里,李阳在给画涂颜色,李悦缠着苏瑶学编红绳,李渊靠在椅上,看着这一切,忽然觉得所谓归回,不是脱下军装换上便服,而是有人在你咳嗽时递水,在你腿疼时塞艾草垫,在你做了件小事时,把你画成超人。 三、菜畦里的春天 春分那天的日头格外暖,李渊在院角开辟的菜畦里翻土,铁锨插进冻土的声音"咔嚓"响,像在给春天剪彩。苏瑶蹲在旁边捡石头,竹篮里的小石子堆得像座小山,是李悦说"石头会抢走菜的营养",非要一个个捡出来。 "妈,你看这颗种子能发芽吗?"李阳举着粒南瓜籽,在手心里搓得发亮。这孩子随李渊,对土地有种天然的亲近,寒假时就缠着要种南瓜,说"等秋天结了瓜,给爸做南瓜饼"。 苏瑶接过种子,放在阳光下照了照:"能发,你爸选的种子,颗颗饱满。"她往菜畦边撒了把香菜籽,是去年留的种,说"香菜好活,撒下去就长"。 李渊直起身,捶了捶腰,看见苏瑶的布鞋沾了层泥,鞋帮上绣的小梅花被土盖了大半——是她去年生日自己绣的,说"女人也得有点精气神"。他忽然想起刚结婚时,她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如今却能说出每种蔬菜的播种时间,像本活的农书。 "爸,我来帮你!"李悦扛着小锄头跑过来,锄头比她还高,晃得像要栽倒。她往菜畦里挖了个坑,把颗糖纸包着的东西埋进去,说"这是我给春天的礼物"。 "埋的啥宝贝?"李渊笑着问,手在她头顶揉了揉。 李悦把手指放在嘴边"嘘"了声:"是秘密!等秋天就知道了!"她转身跑开时,红绳在裤脚晃成道红线,像只跟着她的小蝴蝶。 苏瑶望着女儿的背影,忽然说:"昨天张老师打电话,说李阳的作文写得好,题目叫《我的爸爸》,里面写你帮王奶奶扛煤气罐,帮李爷爷修收音机,说你是'小区里的超人'。" 李渊的脸有点红,低头继续翻土:"小孩子瞎写。" "才不是瞎写,"苏瑶捡起块瓦片,往菜畦边划了条线,"你是没看见,上次你抓小偷时,整个小区的人都在给你鼓掌,李阳站在人群里,胸脯挺得像只小公鸡。" 他想起那次抓小偷,是去年冬天,一个惯偷在小区作案,被他撞见。他没费多少劲就把人摁住了,却在追的时候崴了脚。后来物业给了他五百块奖金,他全给了孩子们买了书,说"这钱该给未来的'小超人'"。 菜畦整理好了,李渊往畦里撒上菜籽,苏瑶浇上水,水珠在土面上滚成小珍珠。李阳在旁边插了块小木牌,上面写着"我们的春天",是他用红漆写的,笔画歪歪扭扭,却透着股认真劲儿。 夕阳把菜畦染成了金红色,李渊扛着铁锨往回走,苏瑶提着竹篮,里面装着李悦埋"礼物"时不小心掉落的红绳——是根旧绳,末端打着个特别的结,是他当年教苏瑶的第一个结。他忽然明白,所谓春天,不是菜畦里长出的苗,而是有人陪你翻土、撒种,有人把秘密埋进土里,有人把你的平凡,写成作文里的英雄。 四、风筝线里的红绳 清明前的风最适合放风筝,李渊带着李阳和李悦去河滩。李阳举着只老鹰风筝,竹骨在阳光下泛着黄,是李渊用旧竹席改的,翅膀上还贴着李悦画的羽毛;李悦的蝴蝶风筝是苏瑶缝的,红绸做的翅膀上,系着根红绳,说"这样风筝就不会迷路"。 "爸,你看我放得多高!"李阳拽着风筝线跑,棉鞋在沙滩上踩出串脚印,像条会动的虚线。风筝线在他手里"嗡嗡"响,老鹰风筝在天上盘旋,像真的在展翅。 李渊坐在沙滩上,看着女儿的蝴蝶风筝追着老鹰飞,红绳在风里晃成道细线。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父亲用报纸给他糊风筝,线是母亲纳鞋底的棉线,断了就用红绳接,说"红绳结实,能把风筝拴住"。后来父亲牺牲在抗洪前线,母亲就每年清明给他放风筝,说"你爸在天上看着呢"。 "爸,帮我收收线!"李悦的风筝卡在了柳树枝上,红绳缠成了团乱麻,她急得直跺脚,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李渊走过去,小心翼翼地解着红绳。绳结缠得很紧,像他刚退伍时的心结,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融不进这寻常日子。直到有天苏瑶拿着这红绳说"绳结再乱,慢慢解总能解开",他才慢慢明白,日子不是战场,不用总绷着弦。 "你看,"他把解好的红绳递给女儿,"顺着纹路解,再乱的结也能开。" 李悦破涕为笑,接过风筝线继续跑,红绳在她身后飘成道彩虹。苏瑶提着篮子走过来,里面装着青团和水,是她早上五点起来做的,豆沙馅的给李渊,芝麻馅的给孩子们。 "刚才王婶打电话,说她孙子要学放风筝,问你能不能教教他。"苏瑶往李渊手里塞了个青团,艾草的清香混着豆沙的甜,在舌尖漫开来。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行啊,"李渊咬了口青团,"明天下午让他来,我教他怎么绑风筝线。"他忽然指着天上的风筝,"你看那红绳,像不像咱们家的日子?一头系着过去,一头连着未来。" 苏瑶的眼睛亮了。天上的蝴蝶风筝正追着老鹰飞,红绳在风里轻轻颤,把两只风筝连在了一起,像对分不开的伙伴。她想起刚随军那年,李渊在哨所的墙上画了只风筝,说"等任务结束,我就带你和孩子放风筝去",如今这承诺,终于在十年后的春天,在这沙滩上实现了。 夕阳把风筝的影子拉得很长,红绳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李渊牵着苏瑶的手往回走,李阳和李悦在前面追着风筝跑,笑声在河滩上滚得很远。他忽然觉得,所谓兵王归回,不是成为谁的英雄,而是有人陪你在春天放风筝,有人把你的承诺记在心里,有人用红绳,把你的过去和未来,都系成温暖的模样。 五、红绳绕春 谷雨那天的雨下得绵密,李渊在阳台给花换盆,苏瑶在屋里缝被子,雨声和针线穿过棉布的"沙沙"声,在屋里织成张柔软的网。李阳在写作业,铅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响,像春蚕在啃桑叶;李悦趴在桌边画画,彩笔在纸上涂出大片的绿,说"这是春天的颜色"。 "老李,把那盆月季搬进来,别淋坏了。"苏瑶从针线筐里抽出根红绳,正给被子缝花边,针脚走得匀匀的,像她做人的样子,踏实稳妥。 李渊抱着月季走进来,花瓣上的水珠滴在地板上,晕出小小的湿痕。他看见苏瑶的被子上绣着缠枝莲,是她跟着张奶奶学的,说"莲能辟邪,保佑家人平安"。被子的角落,藏着根红绳,是李阳偷偷缝的,说"这样爸爸就不会做噩梦了"。 "你看悦悦画的画,"苏瑶举起女儿的作品,上面画着四个人手拉手,站在开满花的院子里,每个人的腕上都系着红绳,红绳的另一头,系着颗星星,"她说星星是爷爷的军功章编的,在天上看着咱们。" 李渊的眼眶热了。他把那根从战场上带回来的旧红绳,系在了月季的花枝上,红绳在绿叶间晃,像颗跳动的心脏。这根绳陪他走过枪林弹雨,陪他度过无数个难眠的夜,如今终于可以安安稳稳地系在花上,看着春去春回,花开花落。 窗外的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钻出来,照在红绳上,映得整个屋子都暖暖的。李阳在给月季浇水,李悦缠着苏瑶学绣莲花,李渊靠在门边,看着这一切,忽然觉得所谓归回,不是找到了什么答案,而是有了牵挂的人,有了想守护的家,有了把红绳系在花枝上,就能笑着等花开的勇气。 红绳在春风里轻轻晃,像在说:这就是家,这就是春天,这就是兵王归回的,最好的模样。 六、尾声:红绳绕指 立夏那天,苏瑶把全家人的红绳都找出来,放在阳光下晒。五颜六色的绳在竹匾里铺成条彩虹,有李渊的旧迷彩线,有苏瑶的绣花线,有李阳的鞋带,有李悦的头绳,都是些寻常物,却被她一根根理得顺顺的。 "妈,你要编什么呀?"李悦趴在竹匾边,手指在红绳上划来划去,像在玩跳房子。 "编个平安结,"苏瑶拿起根红绳,在指尖绕了个圈,"系在咱们家的门把上,保佑夏天平平安安,不长痱子。" 李渊坐在旁边看报纸,眼角的余光却跟着苏瑶的手指动。她编结的样子很专注,眉头微微蹙着,像在解一道难题。这双手曾给他缝过军装,给他包扎过伤口,给他织过毛衣,如今又在为这个家,编织着新的牵挂。 李阳忽然跑进来,手里举着张通知书:"妈!我考上重点中学了!" 苏瑶的手顿了顿,红绳从指尖滑落,在竹匾里弹了下。她接过通知书,手有些抖,眼泪掉在纸上,晕开了"录取通知书"几个字。"我们阳阳真棒!"她把儿子搂在怀里,声音哽咽着,"比你爸强,你爸当年......" "你爸当年也不差,"李渊笑着打断她,把李阳拉到身边,"能娶到你妈,就是我这辈子最好的成绩。" 李悦举着刚编好的小绳结跑过来,往李渊腕上系:"爸,这是我编的'成功结',恭喜哥哥!"红绳在他腕间绕了三圈,打了个歪歪扭扭的结,却系得很紧。 阳光透过竹匾的缝隙照下来,在红绳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星星。苏瑶继续编她的平安结,李渊看着腕间的红绳,忽然明白,所谓兵王归回,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是从枪林弹雨的战场,回到柴米油盐的人间;是从守护家国的大我,回到牵挂一人的喜欢兵王归回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兵王归回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