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公魏文通,大周十二世袭国公之一,和秦国公秦洪一样属于勋贵中的领头人物。 苏文和魏文通向来不和,神武二十年的时候,魏文通之子在风雅楼上当着天下学子的面对他大骂一通。 骂得极为难听 后来苏文寻了个由头,硬生生将风雅楼从魏国公的手里抢过来,将其改成青楼。 因为这事,他被天下的文人士子口诛笔伐了整整半年。 照晚霜疑惑不解:“平叛不是好事吗?” “怎么你愁眉不展的。” “说你胸大无脑还真是一点都没错。” 苏文冷笑:“这哪是平叛,分明就是冲着本相来的。” “燕镇抽调一万骑兵,武阳镇抽调一万步卒,都是边军中的精锐。” “区区一群扛着锄头的农民,值得调动这两镇的兵马吗?” “要知道,武阳和燕镇驻扎的边军都是用来防备北元的。” 她只是不太清楚朝廷勾心斗角的规则,而不是真的笨,被苏文这么提醒,立马明白过来。 “朝廷要对你下手了?” 柳眉微蹙。 “嗯。” 他点头:“元沧道各州刺史府加起来就有差不多两万的兵卒。” “再算上从各地抽调的五万人马,加起来就是七万大军。” “这还不止,本相得到消息,原本驻扎在北江道大营内的水师已经出发,正沿渭水南下。” 照晚霜惊叹:“好大的手笔。” 随即跃跃欲试的看向他:“你打算怎么做?” “连夜离开沉鱼州,赶往玉京城?” “走什么?” 苏文撇嘴:“本相还不至于成为丧家之犬。” “安心在沉鱼州等着看戏就是。” 正月十五 元宵节 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 然而在雁南道,却有那么一群人,躲在淮河以南的山林中,看着天上落下的瓢泼大雨犯起了难。 雨水不停地从临时搭建的草棚漏下,潮湿的柴火冒着浓浓的清扬,熏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铁锅里的水被烟灰和成灰汤,都没有沸腾,满满当当的杂草中漂浮着几颗米粒。 就算如此,草棚内的七八人还是眼巴巴地盯着。 山林内类似的草庐总共有十多个,四面无墙,白天还好,尤其到了晚上,浑身都被雨水浇透,连块能睡觉的干地都没有。 偏生这雨一下就是好几天,许多人甚至皮肤都开始溃烂长脓。 他们是从少固县前往燕镇戍边的徭役徒隶,总共一百四十人,都是穷苦人家。 因为拿不起银子打点差役被强征戍边。 似他们这些人,到了燕镇之后,大抵也是十不存一,能活着回家的屈指可数。 熬不容易等着水开,一群人将锅里的野菜和汤水分食,就连锅底都舔得干干净净,依旧难以果腹。 这时候,浓浓的肉香从远处差役的营帐内飘出来,勾得人馋虫直打滚。 “他奶奶的。” “咱们连野菜米汤都喝不饱,他们却搂着女人吃着肉。” “天理何在。” 草棚内,一个满脸横肉的虬髯大汉低声骂道。 他叫赵蛮,少固县内的屠夫,少有膂力,读书不成,只得子承父业,做起杀猪买肉的生意。 为人豪爽,喜好结交游侠,赚的钱大多都拿去和狐朋狗友吃喝玩乐。 此番少固县的差役看上了他,本想敲些油水出来,奈何赵蛮实在拿不出钱来,只得跟着乡邻前去戍边。 “狗官。” 周围的人也都跟着低声咒骂。 唯有一人一言不发。 那是个消瘦的中年男人,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脸色枯黄,少有血色。 靠坐在草棚柱子上,嘴里吊着根茅草,贪婪地嗅着空气中的肉香。 这时候,营帐的帘子被掀开,光着膀子的差役搂着个浓妆艳抹的女人走出来。 将手里的半块羊腿扔在地上,饥肠辘辘的徒隶们争先抢后的朝着羊腿扑去。 已经饿红了眼,哪里顾得尊严,为了争夺一块肉,在泥泞中打的头破血流。 差役怀中的女人看到这一幕,乐的哈哈大笑,脸上厚厚的胭脂就像外面的雨水,簌簌地往下落。 “好看好看。” 女人拍手叫好。 旁边的差役粗糙的手掌揉搓着峰峦,笑道:“这就叫野狗抢食。” 看了一会,差役又搂着女人回到营帐内。 “滚开。” 泥泞中,赵蛮凭借膂力硬生生将压在身上的人掀翻,一手一个将旁边的徒隶甩出去。 “这是我的。” 其他人被他凶狠的模样镇住,虽然依旧眼馋,却不敢继续上前。 赵蛮怀里捧着半条羊腿,笑呵呵的回到草庐,抖了抖身上的泥水,朝瘦弱的中年男人递过去。 “大哥,吃肉。” 瘦弱男人瞥了眼满是泥巴的肉,将嘴里的草根吐掉,淡淡道:“这是喂狗的骨头,我不吃。” “大哥。” 赵蛮急了:“我好不容易抢来的。” 见瘦弱男人不为所动,赵蛮就捧着羊腿在旁边坐下,显然在生闷气。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咱们千辛万苦打回来的羊,他们拿去吃了,再丢点骨头出来就让你们打得头破血流。” “可知羞耻二字?” 男人的话让其他人羞得面红耳赤,一个个低着头不说话。 “他奶奶的。” “老子也不吃了。” 赵蛮狠狠将羊腿扔到地上。 无人去捡这半条羊腿。 “这雨下了三天三夜。” 瘦弱男人继续道:“淮河已经决堤,我去看过,周围的几个村子都被淹了。” “看这样子,短时间之内雨是不会停的。” “咱们根本没办法度过淮水。” “更没办法准时到达燕镇。” 他的话,就像一记记大锤敲打在其他人的心口,草棚内的所有人都不说话。 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 越来越多的人聚集过来,簇在草棚外面。 瘦弱男人:“神武十六年,大周抽重修律令,较旧律更加严苛。” “其中关于戍边徒隶的一条,若是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戍边地。” “轻则刺面,须终生服役,重则问斩,连累家人。” “咱们这一百多号人逾期几乎是肯定的。” “更严重的是咱们没有粮食。”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今日为了一点残羹剩饭互殴,在过几日,粮食吃完之后,恐怕就要刀兵相见,人食人。” 饿急了眼,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人相食或者易子而食的事情,在大周并不罕见。 “大哥,那咱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赵蛮情绪低落:“去燕镇戍边也是死,不去戍边也是死。” 男人指了指地上的羊腿道:“所有人都把剩下的粮食拿出来,再去挖些野菜,就着羊腿熬一锅肉粥。” “就算是死,也不能做个饿死鬼。” 说完,他率先从怀里拿出一个布袋,将里面剩下的粮食都倒出来,也就一把米左右,就连夹缝里的米粒都没放过。 “这是俺的。” 赵蛮的米比男人的要多一些。 其他人有样学样,不管多少,统统将粟米拿出来,倒进一口锅里。 赵蛮领着几十号人顶着狂风暴雨漫山遍野地挖野菜。 男人则领着水性好的下淮水摸鱼。 入夜 风雨依旧 东拼西凑,终于凑出来三大锅浓稠的米肉粥,只是徒隶们还没来得及开吃,就被几个差役端走两锅。 看着仅剩的一锅肉粥,所有徒隶们皆用杀人般的眼神盯着那几个差役的背影。 营帐内的欢声笑语不停地刺激着他们的神经。 片刻之后,徒隶们纷纷将目光看向男人,他脸色铁青,闷声道:“吃。” 原本的三锅肉粥足够所有人都吃个饱,可现在只剩下一锅。 一百多号人各自捞到半碗。 可他们已经没有粮食了 连最后的口粮都没有 他们坐在草庐内,个个失魂落魄,如行尸走肉般。 “好狠。” “连饱死鬼都不让我们做。” “兄弟们,和他们拼了。” 赵蛮拳头捏得咔咔作响。 无人回应 午夜 几道鬼鬼祟祟的身影悄无声息钻入营寨,片刻之后,惨叫声响起。 汹涌的火光冲天而起,所有人都被惊醒。 他们看到了难以置信的一幕 营帐前,负责看押徒隶的九个官差被五花大绑,嘴里塞着破布。 赵蛮等人光着膀子,手里握着差役们的官刀,个个染血。 凄厉的惨叫和求饶声戛然而止,营帐燃起熊熊大火,浑身是血的中年男人提着口钢刀走出来。 他的身后,那几个浓妆艳抹的女子已经变成尸体。 中年男人提刀登上高台,看着聚拢过来的徒隶们,大喝道:“兄弟们,这群狗官连咱们最后的粮食都要抢。” “活不下去了。” “去燕镇戍边也是死。” “留下来也是死。” 男人的声音在徒隶们的耳旁回荡,久久不绝。 “既然朝廷不让我们活,那咱们也不让朝廷活。” “兄弟们。” “想要活命的,就跟着我一起造反。” “我李登乃是前朝大唐皇族血脉。” “大周当死,大唐当复。” 染血的长刀举过头顶,倾盆而下的暴雨都压不住男人的狰狞。 寂静 短暂的寂静 紧接着就是汹涌的浪潮 “造反。” “造反。” “杀了这群狗官。” 徒隶们振臂高呼:“大周当死,大唐当复。” 愤怒的人群冲上高台,对着五花大绑的差役拳打脚踢,用牙咬,硬生生将他们身上的血肉撕下来。 差役们的呜咽声越来越弱,越来越弱,直到彻底消失。 李登推开人群,一刀将少固县总捕头的脑袋砍下来,就像皮球顺着台阶滚到雨水中,瞬间将地面染红。 大睁的眼睛中依旧残留着恐惧。 “随我杀入淮山县。” 这群来自少固县的徒隶们连夜杀入淮山县,血洗淮山县衙门。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甚至将县令凌迟三百刀。 打开军械库,夺了刀枪甲胄,大开粮库,救济百姓,只用两天时间,就拿下三座县衙,拉出一支数千人的造反大军。 打着光复前唐的大旗,一边招兵买马,一边在雁南道攻城掠地。 几乎同一时间煌仙道,剑南道,涠洲道,青州道都有人造反,而且愈演愈烈,势如破竹地攻破一座座城池。 各地的八百里加急如雪花般飞入玉京城 飞入长生殿 满朝皆惊 “陛下。” “雁南道有人自称前唐皇族血脉,拉着一批徒隶杀官造反,已经打下淮水周围的九县。” “剑南道有反贼揭竿而起,日破三城。” “煌仙道有反贼拥兵两万,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 “涠洲道刺史急信,请陛下准许调兵平叛。” 内监司的姚太监前脚传完信,后脚立马就有八百里加急送来。 各地的刺史都在请朝廷调兵平乱。 到最后,姚太监甚至都不敢将八百里加急送到长生宫。 此时苏文不在玉京城,满朝文武就是一盘散沙。 皇子们顾着拉拢人心,互相倾轧,哪有心思关心叛乱。 勋贵世家忙着对相党口诛笔伐。 整个早朝殿每日都乱成一锅粥。 至于长生帝君 依旧待在长生宫中,不理世事。 这一日 雁南道刺史的八百里加急又送到了皇宫。 姚太监胆战心惊地接过铜环,小心翼翼地走进内宫,尚未开口,正在炼化金身舍利的老人便睁开眼。 “说。” 长生帝君脸色阴沉,周身气息比数日前又要强大许多,已然稳住大宗师境的修为。 金身舍利散发的光泽逐渐开始暗淡。 “陛下。” 姚太监根本不敢和老人对视,低着头,哆哆嗦嗦道:“雁南道刺史急信,要朝廷调兵。” “信上说李登自封唐王,麾下聚拢了数万反贼,兵强马壮,倘若不派兵镇压,必成大患。” “燕镇的骑兵为何不去?” 老人开口。 “陛下。” 姚太监苦笑:“魏国公从燕镇抽调了一万精锐,倘若再派兵去雁南道平叛,则会兵力空虚,到时候北元势必会趁机南下。” “而且魏国公还从雁南道的飞雁军中抽调了一万人,导致雁南道本身的兵力不足。” “朕什么时候下令调过飞雁军?” 老人脸上快能滴出水来。 “这。。” 姚太监万分惊恐,扑通跪倒在地,边扇自己的耳光,边说道:“这事是秦国公提的,最后由兵部尚书陶谦和其余国公同意。” “正巧陛下在闭关,所以奴才便没敢打扰陛下。” “是奴才疏忽,还请陛下责罚。” “啪” 长生帝君随手一挥,姚太监便倒飞出去,重重的砸在房柱上。 也就幸亏他练过武,才没被这隔空的一巴掌给扇死。 “这次便饶了你。” 长生帝君厉声道:“传旨,让魏文通即日前往返程,带两万人马前往涠洲道平叛。” “让徐兵领一万骑兵前往雁南道剿灭反贼李登部,一个不留。” “让皇甫明领两万兵马千万剑南道平叛。” 姚太监捂着满口碎牙和一嘴的血跪在地上,连大喘气都不敢。 “让人八百里加急去沉鱼州传朕旨意给苏文,让他剿灭元沧道的反贼之后,即刻回京主持朝政。” 现在 这位长生帝君才认识到苏文的重要性。 短时间之内,他根本没办法再扶持起来一个权臣和那些勋贵世家对抗。 而苏文一旦不在玉京城,那些国公王侯便无法无天,浑然不将自己这位天子放在眼中。 私自调兵 这是长生帝君不能容忍的事情 最可怕的是没有自己的虎符,单凭兵部尚书的调令,魏文通就能调走一万飞雁军。 意味着 某一天倘若这些国公勋贵想造反,岂不是可以瞒着自己任意调动大军。 这让老人生出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他意识到 自己还离不开苏文 最起码短时间之内离不开,必须要依靠那位苏相的手段才能压制满朝文武。 哪怕他可以肯定,最近各地接连有人造反,幕后黑手肯定和苏文有关系。 毕竟太巧合了。 而苏文恰好有这个实力。 但不管幕后黑手是不是苏文。 都不重要 而此时 远在沉鱼州的,让长生宫那位老人无比牵挂和怀念的苏相,收到消息的速度竟然比八百里加急还要更快。 “雁南道反了。” “剑南道反了。” “涠洲道也反了。” “哈哈,连青州道也有人起兵造反。” 观花水榭内 苏文听着老管家递上来的消息,捋着胡须,忍不住畅怀大笑。 他没想到自己点的这把火竟然烧得如此旺。 而且有许多躲在黑暗中的手在不停地添柴加火。 尤其是雁南道李登斩官造反,打出光复李唐的旗号之后,天下各地,响应者数不胜数。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下,咱们的陛下恐怕再也坐不住了。” 他打趣:“尤其是在知道魏文通私调飞雁军后,恐怕立马就要和勋贵世家们决裂。” “本相太了解他了。” “你就不怕被老皇帝猜出是你在背后推波助澜。” 照晚霜怀中抱着凝霜剑缓缓走来。 “知道又如何?” 苏文不屑:“他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哪还有心思找本相的麻烦。” “倘若他成功炼化金身舍利,凝聚出武道金丹,你不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咱们打个赌。” 他看着照晚霜。 “不赌。” 后者毫不犹豫的摇头:“你一说打赌就准憋着坏。” “常叔,你说陛下下一步会做什么?” 照晚霜不赌,苏文也就不继续逗她,而是将话题转回正事上。 老管家沉思片刻,果断道:“我觉得陛下下一步一定让魏文通回去,然后将其手里的五万大军分散到各地去平叛。” “毕竟武阳,燕镇,渔阳三镇的兵马不能动,否则北元南下,更加麻烦。” “第二步则是八百里加急,召老爷回京主持朝局,继续打压世家勋贵。” “让人闹一闹,陛下才能清醒的看清楚,谁是盟友,谁是敌人。” 能替苏文看守苏家老宅,招募三千黑甲军的人,就不可能是普通人。 老管家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但对朝堂局势走向的把握以及人心的揣摩,同样很强。 “我也是这么认为。” 苏文赞同的点头。 “老爷要回去吗?” 苏常问道。 “要回去。” 他笑道:“只不过得先平了元沧道的叛军才行。” “虽然这背后是世家和陛下一起推动,但局势的演变很明显已经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和掌控。” “魏文通半路撤兵,这中间的时间差,就足够元沧道的叛军壮大。” “需不需要咱们出手干预,将其压制在能掌控的程度。” “不用。” 苏文摇头:“顺其自然吧。” “叛军越强,本相能收获的好处也就越多。” 照晚霜在旁边全程听了两人的对话,自打她和照剑雄决裂,叛出锦绣山之后,苏文所有的事情都没有避着她。 “养寇自重。” 待到老管家走后,她缓缓吐出这四个字。 “聪明。” 苏文拍手:“这几天好好养精蓄锐,等过些时日,就是你大展身手的机会。” “什么机会?” 面对照晚霜疑惑的询问,他并没有解释,而是起身将密信扔到火盆中化为灰烬。 “时候一到,自然知晓。” 朝堂的局势,在短短的半月之内,几经波折,走向一个谁也不捉摸不透的方向。 原本是皇帝和勋贵世家联手,打算先去相。 紧接着皇帝和勋贵们又决裂。 皇权和相权再度联手 收到从玉京城来的圣旨的时候,魏文通已经带着五万大军踏入元沧道地界,距离沉鱼州不过数百里路。 军营内 皇宫小黄门念完圣旨之后,俯瞰着跪在地上的魏国公,道:“国公爷,陛下的意思是让您即刻带着大军返程,兵分三路,前去各地平叛。” “公公。” 魏国公账下的一员将军愤愤不平道:“咱们都已经到了元沧道,为何不先将这里的反贼剿灭在搬师。” “就是。” 账中诸将纷纷出言。 眼见群情激奋,传旨的小黄门脸色煞白,这群世家子弟向来无法无天,他一个传旨太监可惹不起,急忙道:“这是陛下的意思,咱家也不清楚。” “都闭嘴。” 魏文通起身,脸色铁青地扫了一眼众将,露出僵硬的笑容,朝小黄门道:“还请公公先下去歇息。” 等小太监离去,魏文通的脸色恢复铁青,坐在帅椅上,一言不发。 这时候,被长生帝君点名的徐兵和皇甫明两将出列,拱手执礼道:“魏国公,陛下旨意催促,我二人不敢违命。” “也罢。” 魏文通知晓徐冰和皇甫明都是陛下的人,随军出征,有监视自己的意思。 当即点头:“两位将军先行一步,点齐兵马出发平叛吧。”喜欢本相权倾朝野,请陛下驾崩!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本相权倾朝野,请陛下驾崩!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